晴時多雲

電影不只是電影

◎ 方子毓

「魏導,這話怪怪的」,一文拜讀後頗有一些看法。藉由電影、藝文和體育,的確可以讓台灣在世界打開知名度。但,不可或缺的恐怕是尊嚴與國格的維護。

同樣是電影,以二十世紀著名的英國大導演—大衛.連(David Lean, 1908-1991)為例,在其一生當中執導過多部不朽的經典名作。從早先一九四二年的「效忠祖國」(In Which We Serve),一九五七年的「桂河大橋」(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一九六二年「阿拉伯的勞倫斯」(Lawrence of Arabia),一九六五年「齊瓦哥醫生」(Doctor Zhivago),到後來一九七○年的「雷恩的女兒」(Ryan’s Daughter)以及在一九八四年的「印度之旅」(A Passage to India)等;相信許多影迷應該都不陌生。這位偉大的英國導演也在一九九○年獲得威尼斯影展所頒發的威尼斯榮譽金獅獎,以及一九九一年三月美國電影學院所頒發的終身成就獎。

而當中「桂河大橋」、「阿拉伯的勞倫斯」、「印度之旅」等經典名作裡更不難看出代表所謂「英國精神與意識」的特質,以及其輝煌的歷史紀錄和其對世界的貢獻及影響。同樣的,今天「賽德克.巴萊」不也是全然以台灣原住民的角度來剖析霧社歷史事件,足以代表台灣,真正呈現出台灣意識與精神的一部電影嗎?

既然電影呈現的是藝術與文化,那台灣的主體性更有維護的必要。難道連單純的藝文活動也無法簡單的做到讓政治歸政治,電影歸電影嗎?(作者為影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