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中國拯救歐債又是一次神話

希臘債務瀕臨違約,國際社會的救援行動似乎仍不積極,而其國內卻又爆發抗議衝突,由希臘破產引發的全球金融震盪顯然一觸即發。此際卻傳出「金磚五國救歐豬五國」的戲碼,為岌岌可危的歐債危機燃起一絲生機。然而,金磚五國,特別是中國出手購買歐債的可能性與動機,實在值得深入探究。

首先,就經濟實力而言,中國經過三十年的拚出口,累積了世界排名第一的外匯存底,似乎是歐債最好的潛在買家。然而,中國外匯存底看似龐大,如果扣掉外人直接投資、國際炒作熱錢,真正屬於中國人靠出口賺來的只剩三分之一。而中國光是購買美債就用了三分之一,還有歐洲、日本,及其它國家債券,以及對外投資購併,可說遠超過中國自有之外匯存底,若是外國資金此刻突然全數撤出,中國就會馬上面臨外匯枯竭的流動性危機。所以中國若真出手購買希臘等國的債券,恐怕是打腫臉充胖子,一旦出現虧損,必然傷人又傷己。

其次,若中國有意購買歐債,也絕非為了救歐豬國家,而是自救。其實,中國經濟成長以出口為主,歐美是其主要出口市場,一旦這些陷入債務危機的歐豬國家違約破產,勢必掀起骨牌效應,降低歐美國家民眾的購買力,進而衝擊中國對這些國家的出口,加上中國提振內需效果不彰,歐債恐將造成中國經濟內外皆冷的硬著陸局面。另外,中國無論是購買美債或歐債,一個主要考量則在化解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一般而言,一國之長期出超累積龐大外匯存底,其貨幣之匯率必然升值,因此中國龐大外匯存底意味著人民幣的嚴重低估,應快速升值才符合自由市場機制。然而,中國的出口商品仍以價格作競爭優勢,而非以品質與技術取勝,因此大量購買美債,一則化解人民幣升值壓力,再則等於提供廉價資金給美國,使其民眾保有購買力,這又回饋到中國出口。所以,中國購買大量歐美債,甚至成為美債第一買主,絕不是在從事慈善事業,或是迫於無奈當冤大頭,而是確保本身出口商品的外部需求之自救舉措。

尤甚者,這些年來中國對外投資、購併,金額之大,雖引人側目,卻得到莫大的政治與經濟利益。例如對非洲的大舉投資,不但在政治上發揮了重大影響力,中國舉行之非洲高峰會即有數十位非洲領袖出席,似有取代歐美勢力之姿。而且亦掌控了能源、礦產、農作物之來源,降低國際原物料大漲對其經濟之衝擊。

其實,集權國家統治者的合法性並非來自民意的付託,而是民族主義式激情,或是物質的滿足。一旦經濟衰退,中共統治的合法性與正當性勢必瓦解,社會政治矛盾馬上引爆,甚至帶來內亂。因此,中國極力確保經濟成長,不是為其國人或世人著想,而是在鞏固其政權。故而,面臨全球金融海嘯時,中國砸下四兆人民幣振興經濟,主要是為了提振內需,以濟出口萎縮之窮,希冀保住經濟成長之不墜。

但此一龐大商機卻引發外界不切實際的想像,錯將中國當成救世主。尤其是親中的馬政府,更是一味歌頌中國的經濟成就,吹噓此一振興方案可為台商創造無窮商機,為台灣帶來黃金十年。然而,在吾人鍥而不捨的深入調查下,終於揭穿此一方案對台商幾無助益的真相,使當初所謂家電下鄉之類的神話破滅。此次中國意圖再度炮製「拯救歐債」的神話,相信必然很快遭到世人拆穿,但我們憂心馬政府恐怕又會幫中國大敲邊鼓,共同編造謊言來欺騙台灣人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