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蘇嘉全出線 農業有希望

◎ 于則章

從台灣整體的發展來看,蔡英文選擇蘇嘉全當副手的最大意義,在於台灣農業,如今總算看到了一絲重生的希望!

蘇嘉全在擔任「台灣尾」農業縣的縣長任內,以「東港黑鮪魚」、「恆春風鈴節」的方式成功行銷屏東縣;其後在擔任農委會主委任內,除了提高「老農津貼」讓辛苦大半輩子卻所得菲薄的老農們能夠改善生活外,更推動「漂鳥計畫」,引進青年投入農業工作,為逐漸高齡化的台灣農業,注入活水;以及「農業科技創業投資計畫」,從農業發展基金分六年共投入一百億元,協助農林漁牧生物技術及相關產業研究,預計將扶植一百五十家的農企業發展,並帶動民間一百億元的投資。

回顧這三年多以來,台灣農業在馬政權「重工輕農」的偏頗產業思維下,一再被忽視、踐踏,農民除了要應付天災的威脅,以及農產品產銷失調導致價格直直落影響生計外,更得承受馬一上台就將肥料價格平均調漲四十二.七%的剝削,以及動輒以「開發」為名強徵農地、農業用水以獨厚工商業的欺凌,台灣的農業與農民已然瀕臨被消滅的絕境。

如果從平衡城鄉發展與永續經營的理想來看,台灣真的需要一位懂農業的副總統來統籌整個農業的發展,而擁有豐富實務經驗與優良政績的蘇嘉全,無疑是最好的人選!

(作者為公務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