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搶救艋舺隘門

◎ 蔡學忠

台北市政府為拓寬巷內道路,決定於九月十四日上午十時拆除艋舺隘門(地址在萬華區廣州街二二三巷口),若果真執行,台北市碩果僅存的清代分類械鬥之遺構必將夷為平地,毀於一旦。

早期艋舺住民(三邑人)為防備其他籍移民(如北方大龍峒的同安人、南面板橋的漳州人和東邊艋舺八甲庄的同安、安溪人)的攻擊,曾建立兩處隘門(即南、北隘門),北隘門(今貴陽街、西昌街口)因日治「市區改正」拆毀不存;南隘門則指艋舺隘門現址,乃當年艋舺治安的第一防線。昔時每到夜晚或緊急、突發事件,隘門會立刻封閉,隘門內還有彎彎曲曲、曲折狹窄、便於伏擊的九曲巷,可發揮圍堵功能,使外來侵略者極難脫逃,在當時官方勢力尚不足以護衛地方治安時,這一隘門可說是早年民間常見的自衛系統(類今最夯之保全系統)。九曲巷於今猶存,仍瀰漫著古意盎然的懷舊氛圍,更充滿歲月刻痕和光陰印記,尤其呈現今昔交會的豐沛人文風貌,更讓人們流連忘返,在此舊市區僥倖存留唯一分類械鬥之遺構,實在難能可貴啊!

俗諺:「起厝動千工,拆厝一陣風」,意味著常民聚落遺跡保存的重要性,本人在此表達對艋舺隘門的懷念不捨以及傳統記憶消失的疑慮不安,盼望市府以歷史風貌和古蹟活化再利用之方向規劃修護,或以公共藝術化重現隘門意象,並力求維護九曲巷的完整性(這才是隘門精神的重要精髓),打造成一處饒富興味充塞常民文化風格的巷弄景觀,為艋舺夜市增添觀光景點,俾讓全民一起乘著清風夜色穿梭時光隧道(九曲巷)尋古探今。(作者為台北市文獻委員會資深解說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