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六輕工安事故 政府不能推卸責任

過去一年,台塑六輕超高頻率的發生了七次的工安事故,連續延燒的這七把火,不僅燒出了台塑企業的內部管理問題,也燒出了雲林麥寮當地的環境、安全、居住困境,更燒出了台灣產業政策應否全面檢討與調整的問題。由於總統大選在即,馬政府已經對六輕做出一年內分批停工檢查等四項要求,以因應民怨的沸騰,但是這樣的處理措施,大家清楚只是短期治標之策,要徹底解除國人不時面臨企業賺錢卻將責任交由全民買單的噩夢,政府必須及時介入,監督管理,否則誰能保證會不會有第八次的傷害發生?

一九八六年獲得政府核准的六輕計畫,經過二十五年之後,台灣的經濟型態已經有了很大的演變,類似六輕此一重度污染的工業,適不適合再放在地狹人稠的國內?公民社會最近幾年早有長足的討論,社會上對犧牲環境所換來的資本家獲利與經濟成長,反省極為普遍且深刻,在此情況下,六輕經營團隊居然任令工安事故頻傳而束手無策,這是靠勢?還是政商關係下的放水?難免被擺在放大鏡下檢視。

從企業經營的角度,開門做生意,首要目標當然是獲利,但是在追求績效與降低風險之間必然要找出一個平衡點,如果踰越了這條界線,蒙著頭硬幹,被舉國譏評為「省過頭」,則「出包」絕對會系統性的爆發,六輕的許多徵兆,符合這樣的估計。所謂的經營績效,倘若是靠著減少支出來達成,難免就會把多數的資本用在「刀口」上,於是,環保、工安、衛生這三塊,預算金額能省則省,人員配置能減則減,稽查程序能少則少,若再加上大量僱用外勞的水準參差,造成管控品質的不確定,以及工安檢查不夠落實,廠區如同一座人為火藥庫,社會得到的則是空污、癌症以及被蹂躪破壞的土地。

雲林,是全國所得最低、罹癌率最高的縣市,前年學者提出的學術報告已經直指六輕自從於一九九九年開始排放揮發性有機物(VOCs)後,麥寮所在地以及周遭的台西、東勢、崙背、四湖,五鄉的癌症發生率顯著的增加。不僅如此,根據經濟部水利署的統計,集集攔河堰一成的水源是供應給六輕使用,此外,六輕再向雲林農田水利會購買灌溉用水,農民為了耕作,又去抽地下水,這樣的惡性循環,當地嚴重的地層下陷問題,又要透過全國人民的納稅錢來處理,請問:一個有為的政府會只提出四項要求就了事了嗎?一個國家的民主程度是否成熟,有個指標很重要,那就是人民在判定政府的治理能力與標準時,企業政治獻金的多寡會不會具有揣測的空間?就這點,台灣顯然還有待持續的努力。

從更長遠的角度看,台灣到底需不需要繼續在國內建設石化工廠,這在國光石化事件時,其實已經逐步匯聚出了多數民意的趨向與共識,但是非常弔詭的是,如果連較新的石化廠都遭到強大的興建阻力,那麼一年來工安事故頻傳的六輕,政府不是早該給予更嚴格的監督與管理嗎?

不時冒火的六輕究竟該怎麼辦?有幾件事起碼要辦,中央必須立法進行管理並監控,而非推給缺乏工具的地方政府,切實要求台塑整頓內部機制,祭出更嚴厲的重罰,要求工安沒有折扣,台塑對雲林幾乎全部跳票的回饋承諾必須誠信履行,如果連這些都做不到,六輕還能存在嗎?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