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掀開馬總統改革黨政的騙局

國民黨黨產的規模果然驚人,根據其向內政部申報的政黨財務資料顯示,來自中央投資公司等股利收入,高達二十八億九千多萬元,若以上市公司平均約四%到五%殖利率換算,其黨產市值恐高達六百億元。但真正的價值仍不止於此,因為國民黨擁有龐大土地資產,除非處理否則不會產生收益,因此外界甚至估算黨產超過千億元,難怪學界曾替其冠上巨獸的稱號。二○一二年大選在即,靠著小額捐款支撐的民進黨對抗擁有龐大黨產的國民黨巨獸,本質上就是一場不公平的競爭,若執政黨取得勝選,其合法性與正當性何在?令人質疑。

吾人一再指出,國民黨黨產是兩蔣威權統治下,利用接收、佔用、專賣等名義將國家資產轉化為政黨私產,是用統治大權打通國庫通黨庫的密道,因此黨產的存在不具有合法性與正當性。國民黨以一政黨坐擁天文數字般黨產,是共產國家才有的現象,但崩潰的共產國家,共產黨所擁有的資產皆回歸國庫,反倒是進入民主時代的台灣,由於轉型正義並未落實,不僅白色恐怖的真相尚未大白,至今還在爭論蔣介石是否為二二八大屠殺的元凶,連明明是不義之財的國民黨黨產竟也未被充公入庫,歸還人民所有,堪稱台灣民主轉型的大失敗。

馬英九施政無能,常抬出陳前總統作為替罪羔羊,將之貼上貪腐集團的標籤,但至今指控金額也僅區區數億元,且真相如何猶未水落石出。反觀國民黨產至今仍有約六百億元,可見當初兩蔣從國庫搬到國民黨黨庫的資產有多龐大。但以標榜清廉吹噓的馬英九,時時以審理扁案作為提振支持度的法寶,卻對曾經三度承諾、二○○九年更曾明確宣示當年底將提出黨產最終處理方案,一再跳票,失信於民。令人不齒的是,馬英九一再以宣示改革黨產博取令名,實際卻毫無作為,甚至享用黨產的好處,以之作為打敗選舉對手的利器,乃是打著改革黨產之名,成為黨產的最大受益人。坦白說,如果無法妥善處理原為國家資產的黨產,回歸人民,卻一提到扁案就一副咬牙切齒狀,恐怕只是偽善罷了。

民主政治的支柱是政黨,政黨應該依賴民眾小額捐款與公費補助運作,方能排除利益團體的介入,為實現其理念而努力。政黨生存不能靠事業之經營,特別是這些事業竟是黨國不分的威權時代所留下來的,更應迅速清理,方可使民主步入常軌。台灣從一九九六年首度總統民選後,十多年來完成民主改革,值得慶幸,但缺憾則是在政黨輪替時受限於國民黨仍是國會多數,無法落實轉型正義,黨產問題一再拖延。到了馬政府上台,更理所當然延宕與黨產處理相關之法案,改革一無所成,卻以改革者自居,可謂台灣政治史上一大騙局。

過去台灣的選舉,賄選非常猖獗,而涉嫌者多數為國民黨籍。令人質疑者,賄選資金龐大,且與競逐職位的正當利益並不相稱,因此賄選的動機與資金來源,難免讓人往特定方向思考。難道國民黨不願將黨產歸還國庫,是為了作為選戰的軍火,以之鞏固政權?其實,在多數民主國家,政黨只是一種選舉機器,若是依法律規定參加選舉,何須一年用到數十億元的經費?政黨如何自我吹噓清廉、走正路,別人無從置喙,但若是帳面上一年就須花用數十億元經費,卻標榜清廉、乾淨,豈不成為笑談?

就社會形象而言,國民黨產是包袱也是負債,因此馬英九才多次宣示改革;然而,若就選舉實用面論,黨產卻是威力強大的資產,故而馬英九的處理黨產承諾才會一再跳票。國民黨黨產之存在,從未合法,若有合法之說,也是符合戒嚴時期黨國不分的惡法,因此若馬英九仍不願交還黨產,選民應該以選票加以制裁,以人民的力量來解決黨產的歷史包袱。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