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傷農,傷心!

穀賤傷農、蕉賤傷農、菜賤傷農、蒜賤傷農、農藥及肥料漲價傷農、圈地傷農、缺水傷農…,農民、農業、農地「三農」永遠是受傷害的一方,傷農更傷心。政府不是袖手旁觀,就是站在三農對立面,令人想引行政院長吳敦義接見農陣代表的「親切的鄉土發語詞」,「媽的!」回敬這款政府!

台灣農民勤勤懇懇耕作,學習及研發能力強,新技術、新產品不斷推出;台灣的農地雖不是頂級肥沃,但地理位置佳,溫度適宜,雨水充足,生產力很高;農業曾是台灣的驕傲,「三農」本是社會穩固的基礎,為何會成為「問題」?

除了經濟轉型,政府在轉型過程中,長期以來忽視、甚至賤視三農,更是三農問題的要因。

早期的國民黨政權,把農業當「搖錢樹」,在肥料換穀等制度的控制下,以極不合理的價格設定穀賤、肥料貴,向農民身上榨取經濟利益,以供養龐大的政府官僚集團及軍隊,並提供工業發展的資金。

工業發達以後,政府並沒有回饋三農,卻變本加厲的以獎投條例、產發條例、促產條例、產升條例等等,給資本家免稅優惠;工商業用地、用水,都向農業伸手需索,予取予求,政府則是幫凶。

就以農委會有錢補助花博三十五億元,卻無力解決農產品價賤傷農為例,為農民而設的農委會心態尚且如此,政府大官心中哪有農民?

選舉到了,馬英九、吳敦義才忙著下鄉安撫農心,但是,農業政策及預算結構沒有大改革,大作政治秀有屁用?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