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為什麼馬英九要中國省長、書記暫時不來?

在馬英九政府全面傾中政策之下,中國省長、書記等「地方領導」這兩三年紛紛前來台灣,打著採購、參訪、交流等旗號,執行對付台灣的「入島、入戶、入心」統戰工作。對於這一現象,馬英九總統日前告訴其同黨議員,由於基層民眾觀感不好,他已告知台海對岸,「在一段時間內」,儘量減少省長、書記前來。

中國省級領導台灣與中國之間不絕於途,其實是馬政府傾中政策的必然。台灣既然對中國門戶洞開,中國便樂得順水推舟,把統戰工作直接做到台灣。按馬英九「終極統一」的治國意識形態,化獨漸統是必要做法,理應樂觀其成。不過,現在要求減少或暫停,台灣人民觀感不好只是表面理由,馬英九所沒有講出口的,泛藍名嘴趙少康其實一個多月前已經替他說了:「不要反輔選馬英九」。從而,馬英九扭扭捏捏的「一段時間內」云云,說穿了就是拜託上國衣冠,大選之前不要再來了,以免幫倒忙,影響選情。

為什麼中國地方首長大批擁至,台灣的藍營及馬英九反而不領情,甚至認為會對馬英九連任造成反效果?箇中道理並不難理解,中國統戰伎倆被台灣人民看出是關鍵。按中國的如意算盤,以採購等方式給予台灣各方甜頭,施以大大小小利益,有錢能使鬼推磨,必可籠絡人心。然而,有如馬英九以作秀拉選票,中國的省長、書記前來,也常口惠而實不至,甚至騙很大。

台灣人民看到,中國來人總是高調宣稱,不論面板等科技原材料,或柳丁、芭樂、虱目魚丸等農漁產品,甚至連對八八水災的捐獻,最終總是湊熱鬧的場面話,事後檢驗,幾乎都是空頭支票。尤其近年中國把統戰對準台灣農民,但雙邊農產品貿易台灣仍屬入超,台灣人民眼見馬政府水果賣不了,主權卻已逐步流失,當然把矛頭指向罪魁禍首。

馬政府及政商媒的脫軌演出,尤使台灣人民反感。馬英九指對於中國來人,「地方政府爭相邀約,熱切接待,經過媒體一再報導,基層民眾觀感不見得好」,只是暴露「有事怪罪他人」的典型馬氏作風。事實上,政商媒的醜態百出,始作俑者就是馬英九本人。國人都看到,在陳雲林事件中,為了讓中國來人「舒服」,馬政府不惜踐踏旗歌官銜等國家標誌,包括馬先生自甘接受「您」而不名。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從地方政府到政商名流,有樣學樣,便在個別利益之前,忘形演出。必須強調,中國的統戰甜頭,也許有若干政商獲利,但絕大多數工農或上班族,既非資本家也不是中間剝削階級,對其中利益原已「無感」,又目睹政商媒見錢眼開,當然把矛頭對準馬黨國。

值得關注的是,在中國省長大量擁至的同時,中國所收買的對象,也擴及媒體。儘管按《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中國廣告不得違法播映刊登,但配合中國來人,不但中國地方政府招商文宣或招攬旅遊的違法廣告滿天飛,且以「省對省」的模式,將台灣公然矮化為「一省」。除了違法廣告,中國也幹起置入性行銷的勾當,以專輯、專訪、新聞編寫方式把資訊呈現在台灣媒體。對於若干媒體「拿中國的錢,洗台灣人民的腦」,不僅去年監察院為此通過提案,糾正陸委會怠於處置違法的中國廣告,立委邱議瑩月前並狀告監察院,主張對怠忽職守的陸委會主委賴幸媛,彈劾懲戒。

中國公然卻拙劣的省長統戰招惹台灣人民反感,當然也有中國因素,質言之,跟馬政府又是同樣病態:說一套、做一套。中國在對台灣釋出統戰甜頭的同時,對於台灣的國際地位打壓毫不鬆手,不論在世界衛生組織或各種非政府組織,無不極力使出小動作,強把台灣納為其一省。中國所打的政經分離算盤,台灣雖有馬政府及若干政商媒自我作踐而欣然接受,廣大人民絕難以苟同。民調顯示,台灣認同在馬英九執政期間反而升高,對中國認同者極低,面對眼睛如此雪亮的台灣人民,馬英九當然要拜託中國省長們,大選期間別再來了。這從而又凸顯另一馬氏特質:選票能騙則騙。

選舉,特別是總統大選,因而有兩面性。大選可以是照妖鏡,讓存心騙選票的政客知所約束,也使對無能政府不滿的公眾,得以透過選票反映思變的民心,導致政黨輪替,這正是有人歌頌選舉萬歲的道理。大選也可能使政治騙術得逞,讓公眾在集體催眠中被耍得團團轉,於自我感覺良好中遭出賣。台灣人民要選舉萬歲,還是陷入萬劫不復,從中國省長、書記一事,自可找到抉擇準據。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