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感謝王志剛戳破ECFA謊言

◎ 黃天麟

外貿協會董事長王志剛七月一日表示:「今年前5個月,韓國在中國市場占率已高達9.2%,反觀台灣則由去年的8.6%跌至7.5%,一旦市占率下滑至5%以下,即台灣將永無翻身之地」。

奇怪!一年前馬政府高官們不是都口徑一致說,「ECFA後台灣產品輸往中國因有關稅優惠,條件會比韓國優嗎?」(註:韓國尚未與中國簽訂FTA)。為何中國市場占率還會輸給韓國,甚至下滑?

解答此問題之前,我們得先感謝王董事長能把實情點出來,揭穿馬政府過去的一派胡言。不然,資訊相對匱乏的民眾,在政府連篇的大廣告與自我吹牛下,還以為ECFA真的有利對中國之出口而加惠台灣。

韓國商品在中國之市占率2001年為9.6%,2010年為9.9%,十年間變動不大,而有小幅成長,表示韓國對中國出口之成長,大約與中國貿易之成長相隨。但台灣商品在中國之市占率卻是下滑的,2001年為11.2%、2007年為10.6%、2010年為8.6%,主要降幅發生於馬政府上任,對中國採取全面開放之後。尤以ECFA正式生效的今年(1-5月)降幅最大,由8.6%降到7.5%。

何以致此?理由非常簡單,無須艱澀的經濟學原理來惑眾,是簽署ECFA之結果。即過去中國要的東西,全面開放之後都到中國投資設廠,再也不需自台灣進口;最近為了ECFA對關鍵高科技產業之開放,更加速了此一趨勢。若ECFA這連結中國的架構一一落實下去,在「中樞--邊陲」效應(即大市場誘惑)下,台灣的半成品、原物料等產品將會一一轉移到中國中樞生產、生根,使台灣對中國之出口先是滯留不前,最終必轉而減少。換言之,ECFA之受惠者僅止於早收清單的小圈子,全體經濟言,其弊遠遠大於利。今年我國出口中國市占率之急遽下降說明了一切。

此刻,王志剛董事長鏗鏘之鳴確值得大家同情,但令人惋惜的是,他憂心憂國,但對事理卻是色盲,看不清真正問題之根源。王董事長該擔憂的是,ECFA所已帶來的第二波產業大遷移(西進),而不是外貿協會駐中國人員之不足。(註:為解決市占率下滑,他建議政府擴編駐中國外貿人員。但若如貿協所楬櫫的,是用來協助台商加速登陸,結果會適得其反)。近日來,為了區區幾百人、經濟效益極為有限的中國客自由行,全台飯店、房產、健檢、夜市、餐廳、便利商店、禮品店、計程車、書店、汽車旅館等,都為之沸騰,傾中媒體也巨細靡遺爭相報導,此種不正常的「哈中」現象,象徵了一個事實:即台灣在馬政府的執政下,已呈「各業蕭條只剩觀光業的邊陲化現象」。(作者為前總統府國策顧問)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