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你可以拯救記者

◎ 沈俐霖

忽然之間,勞委會跟馬總統都好委屈,似乎都沒聽過:「再講一次剛沒拍到」這樣熟悉的話語。各家媒體大力撇清,彷彿開會的時候長官都沒罵過:「你這新聞難看死了,畫面要設計,知不知道!」

台灣的記者很可憐。台灣就這麼小,新聞就這麼多,一天上班時間將近十二小時,文字跟攝影至少要擠出四則新聞,還不算連線的時間。十二小時之中扣掉車程,找題材約訪問,後製寫稿、過音、剪輯、上字幕、下標,每一則新聞平均花費的時間不會超過二個小時。大家仔細想想,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好的鏡頭會這麼剛好的,等到各家媒體都到齊,喬好拍攝位置才發生嗎?當然不是。

在這樣的時間壓力之下,「設計畫面」於是應運而生。但設計畫面到底算不算假新聞,又是見仁見智。因為受訪者是真的,事件也是真的。只不過受訪者講的精不精彩,就要看記者問題問得高不高明,抑或是受訪者的表演慾夠不夠強。

這次就業博覽會事件,說穿了,只因為三立把「設計畫面」這個新聞界長久以來不能說的秘密當成了新聞焦點。學者說,要是為了搶時間非「設計畫面」不可時,一定要在旁邊打出「模擬畫面」這幾個字。我想記者聽了這個建議都要笑了!因為只要收視率在,就算只為了那○.一或○.二,新聞還是必須要「好看」,還是要「模擬畫面」。然而,究竟要到什麼時候,台灣的新聞才會從好看、精彩才有人看,進化到有點無聊但是真實、而且還是有人看?

我相信,改善台灣新聞環境,坐在電視機前面的你,可以決定!從現在開始,轉走「設計畫面」的新聞台。只要記者的作業時間能拉長,出機之前能先做足功課,到現場也有充足的時間拍回最真實的畫面,這就是另類的拯救記者!讓記者脫離永無止境的設計畫面苦海,尋回屬於新聞人最初,心中都曾經有過的那一份理想與初衷。

(作者為澳洲台僑,曾短暫任職台灣電視新聞記者,http://www.wretch.cc/blog/liliansky)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