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護病比1:7 馬總統又要跳票了嗎?

◎ 吳雪菁

還記得二○○九年馬英九總統出席護理師護士公會全聯會廿周年慶時表示,雖然景氣不好,但他將努力實現一比七護病比的競選承諾,修法列入醫療機構設置標準。雖然這與歐美國家的平均護病比為一比四至六仍有些距離,但對改善護理人力不足所造成的對病人安全與權益影響,仍是值得殷殷期待。

然而針對日前衛生署回應為改善「血汗醫院」,決議修法將「醫護人力設置標準調高,從總人力的每人照顧四床,調整為每人照顧三床」,但此標準換算為三班制、扣除休假,護病比將高達一比十二至十六,這樣的標準,比現行的醫院評鑑要求還低,對民眾生病時的照護品質與權益保障在哪裡?也讓我們不禁要問:「馬總統,您要努力實現護病比一比七的競選承諾,又要跳票了嗎?」

(作者為新生醫專講師、台大護理學研究所博士生)

你的命 我們的工作

◎ 荻兒

美國醫學學會於二○○二年發表的大型研究報告指出,護士每增加一位病患,就讓住院三十天的死亡率大幅增加了七%、過勞指數增加二十三%、對護理工作的不滿意度也增加十五%。所以,身為健保受保險人的全國民眾,為顧及您的就醫品質與安全,應一起來捍衛自己的受照護權,嚴格要求政府改採護病比制度,並落實稽核程序不該只是三年一次的評鑑制度。

日前衛生署署長說,每位護理人員照顧數從四床要大幅下修至三床,實有刻意誤導之嫌,所謂護理人力設置標準,台灣目前仍採護床比的模式,亦即按醫院的開放床數計算,每四床需配置一名護理人員,絕非指每名護理人員的照顧病人數。

目前醫院普遍應聘不到足額的護理人員,就是惡性循環的結果,現行三年一度的評鑑制,度雖嚴格規定護床比,但卻未有常規的稽核制度,讓醫院能投機取巧,大多只在評鑑前開始大量應聘護理人員,其餘時間就遇缺不補,讓臨床基層的護理人員完全無法感受設置標準的修正,或評鑑制度有帶來實質的改善,反而因為評鑑而更加重準備資料的壓力。

只要你有參加健保,就請爭取自己的權益,發揮自助人助的精神,在五月一日勞動節與五月十二日護師節的前夕,與護理人員同一陣線,捍衛自己的受照護權,全民總動員,只要問每班每位護理人員的實際照護病人數,就能落實監督制度了!因為跟衛生署長的說法差很大喔!(作者現任醫院護理部主任,台灣護理人員促進會理事)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