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民進黨政府推動改革應著眼於造福全民--三合一選後對政局的反思與展望之三

社會若要進步,就須不斷改革,惟改革亦非萬靈丹,若改革方向錯誤,時間不對,或目的不正,則改革不但不能提升社會價值的水平,反有治絲益棼的結果,教育改革是其中一例,二次金改亦不例外。

此次地方選舉,民進黨縣市長當選人數由二○○一年的九席減至六席,得票比率由二○○一年的四十五點三%減低為四十一點九五%,可以說以失敗收場。對此結果本報陸續做了一些分析與檢討,本文僅就「二次金改」問題為例,看民進黨在從事改革時的思慮不周及魄力不足等困境,以致造成民怨,進而影響選情。

平心而論,第一次金改是成功的,其成就是打銷呆帳,壓低逾放比率,將其由高峰的八點四%降至三%以下,因而獲得廣泛的認同。但去年十月由總統顧問小組所決定的二次金改,卻遭到民間許多負面評價,並相當程度影響此次選舉之結果。二次金改的問題主要出於(一)改革之正當性與(二)其執行與方法。

從改革之正當性言,政府所提年底前將「公股銀行減半、三家金控市場佔有率超過十%以上、二○○六年底前十二家金控整併為七家,並一家金融機構由外資經營」等目標,表面上是以「提升台灣金融業的國際競爭力,打造大而好的金融產業做全民經濟發展的後盾」。理由極為堂皇,政府也一直引用麥肯錫的研究報告,強調新加坡、香港、韓、馬、日之前五大銀行的市佔率皆超過五十%,台灣僅有三十八%,企圖來說服人民。但問題是金融的先驅者,如美、德不僅無此集中化現象,其集中度甚至比台灣為低,實證結果顯示「大未必佳」,規模與績效亦未必相隨。一九八○年代日本的銀行資產規模在世界十大之中佔了六家,但大並未帶來經營的成功,亦未成為日本經濟持續發展之後盾,反而在一九九○年代遭遇前所未有之經營危機及日本經濟之失速。

再就其執行面與方法面言,限定於年底前完成公股銀行減半之急就章作法亦引起社會的質疑。由於需在短短一年時間內釋出大量官股,不但賣不到好價錢,而有能力接手的必定是國內大財團,也就是最近民間所流傳的「吳、辜、蔡、蔡」,因而予人「將百餘年辛苦經營的大銀行廉價送入財團」的不良觀感,以致落入國民黨在選戰中「財團治國」的指責。我們不反對合理的改革,但二次金改首應遵守市場機制,不宜由政府來推動,成為民間金融財團併吞官股的捷徑。

年底前三家金融機構市佔率逾十%,至於明年底前一家金控由外資經營的目標設定,也是畫蛇添足之舉。因為好的銀行可大可小,外國的月亮亦未必比台灣圓。花旗銀行曾在第三國爆發債務問題,一度瀕臨破產之危機,其健全性與穩定性長期言並不比台灣好,更無外商不來台灣,金融就無法提升之理由。

依已整併後的金控經營方向觀察,多數都傾向採純資本主義的獲利主義,將分行移往中北部的都會地帶,非都會區的邊陲地帶銀行顯著減少。問題是這些地帶的企業以中小企業為多,金控整編必然加深中小企業融資的困難,將其暴露於因景氣波動所產生的不利影響。此種背離民進黨過去照顧弱勢團體的理想,又違背社會正義的二次金改,當然得不到人民的支持。

沒有人反對改革,改革也是過去民進黨崛起的重要動力來源,但改革必須有正當性與必要性,改革的過程與手段亦須具有合理性,若政府要一意孤行,只怕幾年之後台灣的銀行將被控制在幾家大財團手上,屆時整個台灣的財富資源、社會結構將成為名副其實的「財團治國」,民進黨必會被民眾所唾棄。希望此次敗選,能給政府反省之勇氣,對所有必須進行的改革計畫,做周詳的評估,該改的就應拿出魄力,改革到底,例如十八%的公教退休金利率;不該改的或需有配套措施的改革,則不應意氣用事一意孤行,只有用心的改革,合乎民意的改革,才能獲得廣大人民的認同。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