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急重症醫療整合

■周志道

筆者從事專職外科加護病房醫師工作多年,急重症醫療整合是天天得面對的工作,平日類似事件層出不窮,只因邱童事件結合了家暴受虐、緊急應變轉診才有機會讓全國人民正視此嚴肅問題。

這次事件在醫療層面直接牽涉到三種專科:急診專科醫師、神經外科醫師及重症專科醫師。在一個完整的醫療體系下,頭部外傷或出血性中風病人送進急診後,在急診醫師作初步診療及電腦斷層判讀後,決定是否通知神經外科醫師及通報加護病房尋求床位;神經外科醫師親自診視病人後,決定:一、是否立即實施手術再轉至加護病房,二、先轉入加護病房觀察給予藥物治療,再視病情變化作後續處理,三、評估本身處理能力後,轉介至其他神經外科醫師或轉送醫學中心;而重症專科醫師則以輪班方式全天候二十四小時負責照顧重症病人及調度加護病房床位。

以目前醫療生態,在急診醫學方面,近二十年由於前輩李建賢醫師等人的大力推動下,蓬勃發展,每年有大量新血投入,人力方面較為充裕。

而要較長時間訓練培養成為一位能獨當一面的神經外科醫師,除了得忍受長時間住院醫師訓練,一旦技術成熟擔任主治醫師,每天在例行門診及常規手術工作外,還須經常面對三更半夜被通知前去執行人命交關的急診手術,工作辛苦且危機四伏,稍有不慎即得面對家屬及病患的指控,也莫怪人力缺乏,後繼乏人,而在長久惡性循環下,不只身心俱疲,更因無競爭壓力,造成除任職於醫學中心的神經外科醫師外,易疏於學習最新發展技術及知識,莫怪陳楷模前輩說教授沒把住院醫師教好,實在是根本沒有太多的住院醫師可教。

至於重症專科醫師的養成訓練,須先取得內、外、麻醉等專科資格,尚須再經重症加護醫學專科訓練,在台灣雖起步較晚,但也漸漸獲得重視,重症專科醫師主要工作就是守候在加護病房,對病情變化迅速的重症病患作立即最好的醫療照顧,並且分配有限的加護病床來給予最需要的病人,在面對床位不足時決定那些病患優先住進,那些病患可以優先轉出,仁愛醫院即因無專職重症醫師值班,故而在深夜出現病床調度等種種問題。

此外,健保制度絕對將決定各科醫療的發展,倘若健保決策者至今仍堅認感冒人人會得到,而神經及重症疾病罹患機會微渺,因而不正視資源必須公平分配的深沉問題,則未來無人可擔保類似事件不會再發生,而你我都有可能會成為下一位因沒有家屬陪伴就醫、無法在救治黃金時間爭取積極診療的邱姓女童。

(作者周志道╱天主教耕莘醫院外科加護病房主任)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