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正確解讀台灣經濟的表現

行政院主計處本週四發布國民所得統計,顯示今年我國經濟雖然受到國際油價上漲衝擊,經濟成長率仍向上修正為三點八%,明年可逾四%。在絕對值方面,每人國內生產毛額(GDP)首次超越一萬五千美元,而且按聯合國的新統計標準,台灣的數字仍高於南韓。

主計處的統計,是其每三個月的例行公事。月有圓缺,經濟亦有榮枯,國民所得數字時有起落而需要評估調整,實屬常事。不過,主計處的宣布仍有值得注意之處,一是我國經濟在逆境中表現得略優於預期,再則台灣的平均所得水準並未低於南韓。

我國經濟不但沒有衰退,反而有水準以上的表現,可從幾方面說。以經濟成長而言,今年雖未達成四%的目標,惟以國際油價勁揚,外加去年全年經濟成長為七年最高水準,相對而有近四%成長,算是差強人意。在通貨膨脹方面,處油價揚升及風災接踵而至的情況,全年物價僅略升二點二三%,亦尚可接受。至於失業率,已從三年前的五點一七%高峰下降,本月應可低於四%。

其次有關台韓平均所得水準,主計處公布的數字,直接駁斥了南韓高於我國的誤謬。南韓每人GDP高於台灣,一年多以來甚囂塵上,儘管主計處曾經說明,這是南韓提早以聯合國一九九三年國民所得系統,取代一九六八年舊制而調整的結果,但台灣在部分統媒勢力刻意淡化並扭曲事實的情況,這種貶抑台灣的不實資訊仍誤導公眾,讓不少人先入為主。主計處這次按新制公布所得數字,顯示到去年我國每人GDP仍高於南韓一二七美元。再者,以美元折算每人GDP,容易受幣值升貶左右而失真,若採取購買力平價計算,台灣人平均所得購買力比南韓民眾多六千美元。如作國際比較,按美國中央情報局的《世界實錄》(The World Factbook)排名,我國第三十四,南韓五十二。

離譜的是,上述統媒勢力誤導公眾於先,把不同計算方式的所得水準相提並論,一旦主計處按新制以相同計算基礎得出台灣每人GDP優於南韓,他們又無視事實真相,轉而批評自己的政府阿Q。如此硬拗到底,不以準確數據或基本事實論事,一定要貶抑自己國家的心態,同樣顯現在主計處明明預估明年經濟情況優於今年,這些統媒勢力卻一定要強調「明年經濟成長逐季下滑」的重點,似乎有意對只讀標題而未究內文的讀者催眠。

誠然,我國經濟表現可以更好,執政團隊也有諸多應該批評之處,但是脫離事實全貌而看待台灣,凸顯了我國內部因認同問題而產生的嚴重偏差。在這種戴著有色眼鏡看台灣的統媒勢力操作之下,有關台灣正面的訊息,如布希總統敦促中國師法台灣民主、經濟名家克魯曼(Paul Krugman)盛讚台灣健保制度值得美國學習,乃至於我國競爭力在亞洲數一數二,都遭淡化或刻意封殺。另一方面,這些人看待中國卻彷彿戴著墨鏡,中國對準台灣的八百餘枚飛彈、經濟潛藏的危機、社會充塞不安因素,他們都視而不見,仍然要導出「三通救台灣經濟」之類的謬論。

所幸台灣真金不怕火煉,亦無懼唱衰,近年雖然全球資訊投資泡沫化、九一一恐怖攻擊、SARS疫情、中國磁吸、油價高漲等橫逆接踵相襲,整體經濟仍逐漸跨越轉型期,有如今年服務業產值占GDP比重已突破七成,而且朝兼顧環境友善的方向發展。台灣經濟近年所受最大干擾,其實來自政治;尤其統媒勢力不但口頭唱衰,還以國會及媒體進行奪權惡鬥。台灣人民企盼經濟否極泰來,應以行動凸顯民意主流,去除干擾因素。即將到來的選舉,正是公眾動手去除經濟社會亂源的一次重要機會。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