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蘇花 要改不要炒

◎ 歐風烈

梅姬颱風造成蘇花公路慘劇,筆者在此以美國農業部林務署USDA Forest Service管理產業道路的經驗提供參考。

據報導,蘇花公路一年平均崩塌十到二十次,大家習以為常,無怪乎大家都認為這是天災而不是人禍。其實蘇花公路問題可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是交通管理問題,第二是道路本身問題,兩者加起來導致梅姬慘劇。

雖然公路總局規定,「時雨量破五十毫米就封路」,但第一線巡路員的手上沒有詳細的「時雨量」資料,只能靠目測,十月二十一日上午十點二十分,還一度回報「路況OK」,沒想到一小時後暴雨來襲,緊急封路,但滿載遊客的遊覽車,已經開往蘇澳的暴雨區,身陷險境。由此可見交通管理跟慘劇有關。

以美國的公路管理標準,道路管理機構宣布封路時,應馬上以實質障礙物及標誌封住道路進口,如果道路沒封好而讓車子通過,管理人員要負責任。試問公路總局是否在適當地點安置封路標誌及障礙設施?是否曾經模擬像梅姬颱風來襲的情況而做「封路演習」。如果沒有,則公路總局的交通管理政策應深入檢討及改進。也許公路總局認為時間倉促,「預警訊息」傳遞困難,請問假如梅姬是電導飛彈的話,政府要如何因應?國家的任務是保護人民生命和財產的安全,梅姬災難顯示政府並未盡責,把一切後果推給老天爺,是對不起人民的。

過去十多年來,蘇花公路常成為選舉炒作的議題。現在,政府為蘇花公路動員大批人力物力,可惜這些努力不是用在「蘇花改」,而是在搶救最近一批「死亡道路」的罹難者。筆者期望馬政府把「蘇花改」當作保護國人生命財產的戰場,即日擇時開工改蘇花,跳脫「環保」的框架,戰爭可以考慮環保,但可以不必按照環保遊戲規則行動。

(作者為前美國農業部林務署交通工程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