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匯率戰論述 驚見鎖國

◎ 黃天麟

美、中的匯率戰,環中國的一些國家也跟著受池魚之殃,新台幣在央行的阻升努力下,仍然破了三十一元防線,各報社論或名家論壇紛紛出籠。拆解論據,我們驚愕發現其論述的主流思維已完全融入於以中國為中心的價值體系;而基於西方自由主義的論述,即在此論戰中銷聲匿跡。這一現象正在告訴我們,台灣似已由「經濟一中」逐步進階至「思想一中」的新統合階段,值得國人警惕。

他們之論點有一特色,即一口咬定美國為此次匯率戰之元凶,如「全球這波匯率戰的源頭之一,是來自美國為首的超寬鬆貨幣政策」(聯合報10/14社論),而對真正元凶,低估人民幣的中國,即一字不提。另一特色是硬拗,如「為對抗美、歐政府『以鄰為壑』政策宜採…」(工商時報10/11社論)。他們也不忘替中國抱怨脫罪,如「美國經濟無起色,人民幣就成為最廉價的代罪羔羊」(中國時報10/14社論)。一位名校教授竟然也這麼說,「令中國忿忿不平的是,美國對中實施高科技產品出口限制,中國想要的美國不賣」,意指美國的「鎖國」政策才是對中逆差的元凶,整篇論述儼如來自北京的學者(10/13旺報名家)。

歐美寬鬆的貨幣政策是此次匯率戰的元凶嗎?說實在話,它是「結果」而非「元凶」,是因歐美受低估人民幣之害,導致生產功能外移,經濟蕭條,不得不採取經濟救助方案。

筆者並不否定歐美量化寬鬆政策易使游資四處流竄,但這是「游資管理」的層次,不讓游資假借自由化、全球化之名做投機之行為,是各國央行不可迴避之責任。基此我們肯定央行的阻升政策。

歐美政府「以鄰為壑」嗎?真正「以鄰為壑」者是低人民幣政策。中國把人民幣由一.四九兌一美元(一九八○年)貶至八.七兌一美元(一九九五年),之後長達十一年期間,固定於八.二七兌一美元,以此自世界各地吸取超過八千多億美元的生產性投資,嚴重扭曲了國際產業分工體系,造成了經貿的極不平衡狀態。中國二.六五兆美元外匯存底,就是這一扭曲狀態的寫照。

解鈴還需繫鈴人,除了期盼中國能負起大國責任外,本文主要是在提醒國人,此次匯率戰,意外地,讓國人清楚看到那些傾中學媒心田深處的中國情結,以及繼「經濟一中」之後,「思想一中」亦已在台灣日漸深化的事實。

思想底蘊如此,馬政府之會有「胡馬會」、「政治談判」等奇思,就不足為奇了。(作者為前總統府國策顧問)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