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馬更正 英文菜?演技佳?

◎ 鄧金名

一個中國人對美國人發表英文談話,談話完後我們發現,中國人說的意思和美國人聽到的意思不一樣。究其原因,我們發現有一些疑問值得釐清。

一、非英語系國家元首,究竟有無必要使用英語發表談話(即使他哈佛畢業)?世界上不少國家元首均畢業於英語系國家的知名學府。可是這和使用本國語或用英語發表談話,一點關係也沒有。這些國家元首發表重要談話,選擇使用本國語言,是因為使用本國語言發表談話,代表的是對於本國文化的堅持,也是對本國人民的尊重,而不是炫耀他哈佛的出身。

二、元首使用英語與外國人士交談,是否更加清楚地表達立場?就一般場合,是的。就特殊場合,不是。例如總統參加國外會議,中途與鄰座的他國元首以英文交換意見,互相了解立場。在這個場景之下,總統若能使用英文交談,不假翻譯之手,確實可以方便國家間交流。但是就國內場合接受訪問,或是發表談話,就不適合。要知道,在這類的情境之下,總統的談話是會被整理成文字稿發送。一字失之毫釐,意義差之千里。而馬英九總統常常在與外國記者談話後,又發表更正說對方誤解他的意思。這已經是完全否定了「清楚表達立場」的出發點。而且,這種情形發生次數頗為頻繁,徒增困擾。

馬總統的英語文問題已經不是第一次,而且這些困擾,確實是馬總統可以避免的問題。與其事後與外國媒體爭論誰的英文好,不如事前請口譯員作功課。這才是做好事情的方法。做事情講究的是如何有效率的完成,而不是在做事的過程炫耀自己,卻做壞了事。馬總統想要的,究竟是與外國媒體充分的溝通,還是炫耀出身的自大?(作者為講師)

◎ 游森琳

馬英九是否想二○一二年的皇朝大夢想得已經近似精神錯亂了?明明白天美聯社白紙黑字的新聞,馬英九晚間馬上否定自己的話。馬英九更正國際媒體訪問已不是第一次了,他精明得很絕不會精神錯亂。比較合理的解釋是:馬英九受國際媒體專訪的英文正版,是向中國主子輸誠與對各國宣示他的「終極統一」意志的內心話;而更正版呢?只有騙騙台灣憨百姓的作用而已!

(作者為台灣活力旺企業協會理事)

◎ 葉淨純

依據心理學的理論,一個人首次脫口而出的話,往往是真心話。馬英九總統係留美的哈佛法學博士,外語能力應該有一定的水平,卻老是在外國媒體專訪後提出更正,若僅只一次口誤還好,湊巧的是,去年接受亞洲華爾街日報專訪時,所說「兩岸能否如大陸所期待的達成統一,得看未來十年情勢發展」,事後也曾提出更正,指他說的是數十年,而非十年。

美聯社在專訪馬英九的報導內容中指出,如果他(馬英九)在二○一二年獲得連任,政治對話最快有可能在第二個四年任期內開始。雖然他事後趕緊出面澄清,說明完全沒有把政治問題的討論與所謂的第二任連結在一起,但此一說法,顯然是怕影響其二○一二年大選選情,而先行「消毒」,只是無論如何更正,台灣人民豈是如此好騙,「提籃仔假燒金」的障眼法,又有誰會相信呢?(作者為公務員)

◎ 黃瑞麟

美聯社專訪馬英九總統,報導稱,馬總統暗示,倘其二○一二年順利連任,政治談判最快或許可在其第二任期開始進行。

曾經擔任蔣經國的英文秘書,從事翻譯工作,馬英九的英文表達能力應該不成問題,否則,不可能被蔣經國所重用。因此,對於美聯社的談話,用字遣詞,應該不至於被誤會。

筆者建議,日後以總統身分對外國媒體發言時,最好請身旁的攝影官,全程錄影記錄,以備不時之需,直接拿未經剪接的錄影帶澄清,勝過親自開記者會辯解!

(作者為媒體工作者)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