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不如23年前 從國光看見馬政府決策的民主程度

◎ 潘翰聲

一九八七年,台塑王永慶與宜蘭縣長陳定南在電視上舌戰六輕設廠。二○一○年,政府熱心地花納稅人的五百萬元,幫產值高達上兆元的有錢財團登廣告,抹黑民間反國光石化是反對石化產業,把政府的格局做小到偏袒單一污染產業。馬政府決策的民主程度,竟不如二十三年前剛解嚴的時候。

民間反國光陣營多次強調此役是「反對國光石化在彰化設廠」。二○○八年油價飆漲的初升段,印證了石油高峰值理論,預示了石油時代的終結即將在三、四十年內到來,石化產業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石化能源將由再生能源取代,塑膠材料也逐漸找到替代品,這次在墨西哥灣搞烏龍的BP,其CIS早就從英國石油改為小寫的「超越石油」。更不用說,石化業無限制的發展,讓人的健康都沒有了。

台灣化學工程學會批評反國光的學者「活在象牙塔裡」,仔細看看其理監事名單,有半數為中油、台塑等石化業者,八月二十七日會議紀錄更明白寫說開記者會是「避免影響大學化工系招不到學生」。綠黨反嗆他們「活在錢堆裡」還太客氣,應該加一句「別人的孩子死未了」。

任何一個稍微認真的股市散戶都知道,大型石化業的主力產品五大泛用樹脂,每週或每月以每公噸在市場上報價,是俗又大碗的大宗塑膠原料。而高單價的特用化學品(Fine Chemicals),則以公斤批次私下議價,兩者差距至少千倍,宛如玻璃與鑽石之別。台灣的半導體和光電產業所使用的特用化學品,包括光阻液、研磨液、溶劑、洗劑等,大多仰賴日本、美國客製化進口,近年工研院積極協助材料本土化,合作對象則是永光、長興這些中小型化工公司,其產品的供需和輕油裂解的乙烯自給率無關。

台灣早就是中國的離島工業區,我們將輕油裂解的污染留在台灣,把原料賣給中國加工銷往全世界,導致台灣溫室氣體增加速率遠遠超過經濟成長率,這樣的壞經濟不該繼續擴張,應該要被永續發展替代,政府卻硬要把問題扭曲為環保與經濟的對立。

國光石化是國家之光?還是把國家敗光、資源花光、健康耗光?民間連國光石化對各縣市的健康風險都算出來了,平均每個國民則是折壽二十三天,請政府提出自己的版本,出來和人民理性辯論吧!

(完整文字、圖片請見作者部落格http://panhan3.pixnet.net/blog,作者為綠黨召集人,曾任基金經理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