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為生技園區說句公道話

◎ 梁耕三

談到台灣的生態環境,便很容易牽動許多人的神經,最近二○二兵工廠所在地轉型為生物科技園區便是一例。中研院生技園區規畫時,筆者正好負責向政府爭取在新竹建造新一座同步輻射設施「台灣光子源」,對對當時政府構想的科技藍圖略知一二,在此提供參考。

台灣高鐵完成後,西部平原一日商圈自然成形,當高鐵串聯北、中、南科學園區之後,政府更希望藉由高鐵為生技產業建造一個富有創意的大腦和一顆富有活力的心臟。當時筆者在與經建會及環保署就「台灣光子源」選址乙事溝通時,了解到未來高鐵將延伸到兵工廠園區,中研院剛完成的基因體中心加上新規劃的生技園區,被視為未來製藥產業的大腦,而期望未來同步輻射的生醫尖端實驗設施能成為心臟,使研發出來的成果經由高鐵(血管)流注到高雄生技產業園區。

在這個科技發展藍圖的架構下,我們經過不少曲折,終於使台灣光子源落腳新竹,比鄰清華與交通大學。在此筆者需要特別強調,同步輻射沒有清、交,不會是強壯的心臟;中研院基因體中心沒有生技園區,不會是靈活的大腦。預算七十億興建的「台灣光子源」已經動工,我們更期望未來台灣生技的大腦能盡速建立。

中研院南港院區目前已經集合兩、三百位生技方面的博士群,在兩年多前,聽過翁院長談起中研院生技園區的願景,他要藉此延攬新一波留學生回國,當這批事業有成的生技專才回流時,我們生技大腦更會注入新的活力。科技發展史對許多先進國家的學術創新園區已有許多討論,研究人員「不期而遇」的互動文化是成功的重要因素,創新的構想常在不預期的閒聊得到激發。國家基因體中心已在中研院建立世界頂尖的實驗室,加上原有多所研究所,未來生技園區落腳比鄰的二○二兵工廠舊址,必是最佳的加持。請記得1970-80年代回流的留學生,因能落腳新竹科學園區,形成聚落,才開創出台灣半導體產業的世代。

最近翁院長感嘆韓國製藥的專利權已趕在台灣之前,筆者過去十年時常往來於韓國、日本,我們輸的常在於缺乏放眼長遠的策略及向前衝刺的魄力。比如說,韓國在世宗市郊區的山嶺地正要闢建一座創新研究園,以紀念六百年前李氏王朝開創韓國科技研究的德政,我們卻還在吵生技園區選址的問題。現代科學城的建設,絕對可與自然生態共存共容,日本兵庫縣山區的光都科學城是另外一例。以台北居民的環保智慧,對九點六公頃的土地開發做到與自然共存,大家應該深具信心!何況生物科技屬低污染的綠色科技,更可嘉惠人類健康及地球生物多樣性的延續。當各國投注大錢延攬生技大師之時,為了台灣未來五十年的經濟發展,我們正在與時間賽跑! (作者為前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主任)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