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台灣經濟依賴中國是一條絕路

從上世紀末到本世紀初,人類社會最大的神話就是「中國崛起」。中國三十年的改革開放,使得十三億人逐漸脫離貧窮的困境,若說中國經濟沒有成長,是一種偏見;但是神化中國的一切,尤其是把中國經濟成長視為偉大成就,過度誇大中國的影響力,則是一種嚴重的謬誤與偏執。這種謬誤與偏執若是深植在執政者心中,一旦化為政策,將帶來嚴重的災難與浩劫。當前馬英九執政下的台灣,已因過度向中國傾斜而陷入災難之中,未來可能因為ECFA的簽訂演變成可怕的浩劫。

何以台灣依賴中國是一條絕路?用一個簡單比喻即可了解其中道理。男女雙方結合若是要得到幸福,必須互相愛戀,而且值得信賴,才能託付終身,但中國與台灣之間的往來完全不具備這兩個要件。就第一項條件而言,中國雖然嘴巴說「愛」台灣,說台灣與中國是兄弟,但是,這種「愛」本質上不是真正的愛,而是一種佔有的慾望與野心,跟土匪強盜覬覦別人的財產一樣。中國佔有台灣的野心,過去無論訴諸各種粗暴手段,都無法得逞,直到馬英九執政,對中國敞開大門,全不設防,中國也跟著換上一副笑臉,盡說些甜言蜜語,等待馬政府自動送上門來。然而,除了馬政府一廂情願,投懷送抱,絕大多數台灣人民不能接受中國這種霸王硬上弓的逼婚行徑。

其次,中國是絕對不可信任的國家。那些把中國想像得太完美,企圖從中國得到經濟好處的人或政府,最後都將變成一場空,可能賠了夫人又折兵。世界超級強權的美國與中國交手都得不到好處,遑論其他手中毫無籌碼的國家,根本就被中國吃定了。近來美中貿易摩擦日趨激烈,擁有巨大逆差的美國要求中國人民幣升值,乃是天經地義的事,卻在中國政治操弄下,轉移成為民族主義的對決,胡錦濤在歐胡會中表示,「中國不會因為美國壓力改變匯率政策,只會就本國利益調整人民幣價位水準」,便是將人民幣升值政治化的伎倆。美國一旦被妖魔化為帝國主義,便不具有要求中國改革匯率的正當性。除了煽動民族情緒,中國為了避免人民幣升值,可謂想盡各種手段,令人稱奇的是,在外界壓力高漲之際,中國竟然能夠即時創造出三月份外貿入超七十二億美元的怪事,意圖消弭外界的批判,手法之高明令人匪夷所思。

其實,美國與中國的雙邊貿易,每年都出現上千億美元、甚至約三千億美元的赤字,再加上財政赤字,因而陷入經濟衰退,國內民意與企業反彈,國會議員更紛紛要求美國施壓人民幣升值,否則,在低價中國貨的攻勢下,美國企業難有競爭力,失業問題難以解決。但中國顯然無意善盡地球村一員的責任,只是企圖壟斷全球市場,不願讓人民幣升值,與其他國家進行一場公平的競爭。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便認為,人民幣不升值,勢必拖累全球經濟的復甦,並強烈呼籲美國政府不必顧忌中國報復,促使人民幣升值。

中國之不可信賴,除了抗拒人民幣升值,其GDP數據也是完美到令人難以置信的地步。繼去年中國說要「保八」就可保八成功,中國官方又公布今年首季經濟成長率達到十一.九%,真是嚇人,但其實此一數據中,貢獻最大的是政府提振內需與炒房之資金挹注,消費仍顯得不足,其持續成長的動力堪虞。再者,今年一月美國傳統基金會研究員史劍道撰文質疑去年中國採取相當於GDP成長十三%的刺激措施,但GDP去年只成長八.七%,而固定資產、貿易順差、政府預算等組成部分也都被誇大,甚至重複計算,因此認定相關數據有假,隱藏泡沫危機。

總之,中國既不可愛亦不可信,對台灣充滿非分之想,其經濟實力縱有成長,也不需誇大渲染,絕對不值得台灣託付依靠。馬英九若是一介平民,他要選擇終極統一,擁抱中國,是其個人的自由;但他是國家元首,若仍堅持損害台灣人民利益與國家安全的錯誤政策,必將淪為全民公敵。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