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公然標榜「讓利」的ECFA是有陰謀的套頭索

二月二十七日有兩件事相當巧合,當天台灣在進行四席立委的補選,這場選舉被視為是年底五都選舉的前哨戰;同個時刻,中國總理溫家寶在新華網上與網民大談將對台灣「讓利」,因為「台灣同胞是我們的兄弟」,這段講話透過官方喉舌放送到台灣,頗有「境外」助選的味道。不過當晚台灣開票揭曉,國民黨丟掉了三席,只在花蓮當選一席,溫家寶若有隔海催票之意,他也一併吃了敗仗。

溫家寶的「讓利」說,是延續胡錦濤農曆年前的「我們說到做到」,目標很明顯鎖定台灣的中小企業、基層民眾與農民,並且好話說盡。一個鄰國可以一方面用超過一千枚的飛彈對著你,威脅不可怎麼樣否則就怎麼樣;另一方面又可以對你稱兄道弟開口撩撥要給好處,這種棒子與胡蘿蔔的表演無非是「雷霆雨露俱為天恩」,皇帝老子的統治心態完全展現。

既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胡溫二人跳過國民黨直接找台灣人民對話,他把馬英九當成什麼?把台灣人民當作什麼?這口吻與姿態是很清楚的。在國民黨接續四連敗,骨牌效應的規則已經儼然成形後,共產黨看透了馬英九不行,傀儡政權岌岌不保,必須侵門踏戶直接「寄希望於台灣人民」,以維繫在台「代理人制度」,正是中國的邏輯。隨著五都、立委、總統大選一波接一波的強勁考驗登場,類似的紅色焦慮感預料未來只會更加高張不會減緩;而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導人使用此等君臨天下的言語,中華民國總統不僅不以為意,還頗有「謝主隆恩」的情緒,所謂「非國與國的特別關係」到底是什麼意思?現在也獲得了最真實的詮釋。

這次國民黨再吞敗績,有沒有讓馬英九與金溥聰正視到問題的癥結出在哪裡?從選後這兩位最有權力的人的言談間,恐怕依舊是盲人騎瞎馬,根本不知道自己究竟是怎麼死的。譬如,國民黨無法從谷底翻身是因為支持者失去了熱情嗎?其論述的理由乃是若干選區為藍軍鐵票區,這次開票跌掉了一半,因此謂之。但是以桃園縣為例,曾有民進黨縣長幹滿兩任,可見這種把選民當做禁臠的說法實在太污辱人,若此一推論可以成立,又如何解釋該黨在花蓮續保一席?

台灣的選民一向具有定見,他們對執政者要求的是政績,一旦施政無法滿足期待,經濟搞不起來,必然率先失去中間選民;同樣的,反對黨由於一樣缺乏作為,也並未在中間選民區塊獲得太多斬獲,這可由投票率四成看出,兩黨這次事實上都是靠基本盤在應戰,民進黨因為支持者回籠,得票率上升,國民黨則讓過去曾經投票的中間選民失去了熱情。

因為只擔心支持者失去熱情,馬英九二二七當天自爆其父原為他取名「膺」九,希望統一中國,似乎企圖以意識形態綁票;昨天選後第一天上班,馬英九居然在勞委會的活動上呼應胡溫大談簽署ECFA後可為台商省去多少關稅,顯然他以為選民沒有熱情是因為ECFA推得不夠快,此一錯認讓馬英九與人民的隔閡距離更為遙遠。

如果中國「讓利」有效,這次立委補選國民黨早就該全壘打了,為何無法獲得台灣民心?關鍵很簡單,國共這個紅色連體嬰所推展的兩岸政策是為少數資本家設計的兩岸政策,而非廣大人民的兩岸政策,其所「讓」的利是由中國台商取得,與中產階級及勞農工大眾無干;即便是大企業,直航後的華航與長榮今年春節分配到的航班竟是深夜十二點超冷時段,看得到吃不到,政府無能,只好有苦不敢言;更不要談台灣甚至還有失去經濟主權與政治主權的雙重風險。以這種口頭「讓利」特定財團的政策要去爭取相對受害者支持,肯定將火上加油、愈幫只會讓國民黨愈被唾棄,四連敗不是沒有理由的。

由中國的急切出手看來,胡溫體制在二○一二年底下台前,全面以口袋戰術對台灣進行政經套牢政策,已經無庸置疑;公然標榜「讓利」的ECFA正是迎面而來的套頭索,馬英九繼續把脖子急著往外伸,年底的五都選舉還會繼續大敗下去。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