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民進黨 搞什麼碗糕

■楊以仁

有關台灣民進黨「青壯派」的羅文嘉、段宜康所倡議的「新民進黨運動」,若淪落成當初的「新中國國民黨」新黨的後塵,是要格外地小心操作,免得讓現今民主運動的希望及綠軍選民的冷漠更加疏離。

民進黨這五年多來的執政挫敗,最主要是涉及到台灣國會一直被多數黨的聯盟「中國國民黨」與「中國親民黨」所把持,使台灣民進黨的任何行政法案被無理地徹底封殺「胎死腹中」,導致執政黨「無能治國」的醜化效應,普遍在台灣的選民當中發酵。

台灣的選民不是白痴,不知道發生什麼事。選情低迷,不是企圖用切割個人與黨的關係,或是用「新品種」,就可以變成「另類不沾鍋」的清新形象,為選舉加分。

事實上,台灣人民早已在「選舉醬缸」中,翻雲覆雨地被洗禮過,「政客的把戲」選前選後的兩樣情,早已侵蝕選民的信任與熱情。「憲政改革」「台灣革新」是民意所向披靡的票房靈藥,如今已成為被濫用的背信毒藥。

台灣民進黨不是在於「重新建立新的價值觀」,而是把本來就有的價值「落實」。一個「玩真」改革的執政黨,是沒有那一種「和解共生」「協調妥協」「聯合執政」的矛盾訴求與口號。那只是政黨的利益分配,而不是台灣選民的「真正」需要。台灣選民需要的是具體可行的辦法,是去徹底焦土「反動」,使台灣國會徹底「瓦解」,使全面的立委能夠重新改選洗牌。

讓選民對自己過去的選擇,重新再一次有反省及負責的機會。我們必須再次用選票支援執政黨不只過半,而且是完成百分之七十五多數執政的願望,讓台灣的主體真正實踐。我們必須再次喚醒選民對改革主張的理念堅持。藍軍的聯合封鎖,無法熄滅還有一群對台灣未來充滿理想與熱情的選民。

若說「新民進黨運動」會傷到執政黨,不如說是讓台灣民進黨內部有更多反省的能力與向前的契機,永續發展核心價值的執著。往好的一面來看「新民進黨運動」這種壓力,是讓黨的動力更加活潑。台灣民進黨要告訴她的選民,不是執政了,就是怠惰與腐敗的開始,而是更多的託付與責任。

若說「新民進黨運動」只是選舉動機的謀略,或是年輕輩要對老前輩的逼宮與世代鬥爭,這種把戲,遲早會讓選民看破手腳的。台灣要的是真正「玩真」的革新運動,而不是派系的切割運動。「新民進黨運動」自己心裡有數,在玩什麼鳥,不是嗎?(作者為澳洲台基會長、牧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