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一中市場兌現中

◎ 王士維

即將舉行的江陳會,有關「兩岸標準檢測及認驗證合作」協議,擬推科技產業的共通標準,而負責我方主談的經濟部官員,竟脫口是為了「一中市場」而準備,一語道盡馬政府窩藏已久的一中大夢。

選前騙選票也就算了,選後的政策更變本加厲,比如說簽訂ECFA是為了能夠搶進中國市場,並藉由與中國市場自由貿易,將是台灣步入全球運籌的最佳管道。殊不知一味擁抱中國市場,雖可能讓一些產業藉由西進,減輕其成本負擔,或許說是促進產業轉型的機會,但台灣產業犧牲的更多,特別是勞力密集的傳統產業、農業以及替代性較高的產業,恐都難以抵抗中國廉價品的壓力,抵抗不住連帶就是失業率提升、資金外流。更重要的是,我們所面對的並非一個合法且公平競爭的市場,而是選擇性遵守市場規範、國家保護主義濃厚、且救濟機制貧乏的市場。

一年多以來所謂振興台灣經濟的藥單,均是為了圓「一中市場」大夢而鋪路。所謂的兩岸標準認證,美其名是為了打進中國市場,實際上被迫讓所有產品規格必須合乎中國標準,一旦市場統一規格化,市場機制的主導者將回歸到中國。而中國標準與規格表面上合乎世界規範,但實際上以其不尊重智財權導致山寨文化的橫行、政府縱容假貨充斥市面、罔顧民眾安全健康的標準,任一國家莫不以嚴格標準來應對,特別是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後,各國不斷重新檢討其標準,日本更是加強管制;唯有我方官員竟認為簽訂標準協議,不但成為世界首發,更可以讓國內產品橫行無阻於中國市場。就以台灣優質的農產品以及LCD面板業參與所謂的家電下鄉,都灰頭土臉的情況來看,簽訂兩岸標準,無異將台灣產品規格降低,甚至鼓勵企業降低研發成本來模仿其山寨文化,以利在中國市場競爭,從而扼殺台灣原有的科技創新模式。同時,一旦發生問題,按照上次毒奶粉求償至今,均未得到回應來看,簽訂標準認證也無法保證求償機制的確立,反而只是開戶大開,風險自負,那這樣的標準簽訂,只會危害台灣本身!

誰說馬政府政見跳票?他們仍不斷在兌現,那就是兩岸「一中市場」!

(作者為大學講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