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星期專論》台灣的前途到底在誰手裡?

曹長青

做為一個民主國家,台灣從政府到媒體,到民間,最關注的問題不是國內政治、經濟和社會問題,而是統獨問題;台灣人群的分類不是像世界上絕大多數民主國家那樣分成左傾和右傾,而是親中或親台,這的確是台灣目前最大的悲哀。但無奈,在台灣這個國家的合法存在都無法確定的情況下,民眾也只能、也必須關心這個本不應該是焦點的焦點。那麼台灣這個國家在世界、在國際舞台上合法存在的決定因素到底在哪裡?

在過去四十多年來,無數的台灣人為了自己的獨立和尊嚴而前仆後繼地努力著,很多人付出了牢獄、甚至生命的代價,終於使台灣一步一步地朝著人民自決的方向邁進著。尤其是在李登輝先生做總統後,他在沒有讓任何人流血的情況下,成功地把台灣推向了一個民主、自由的社會,隨後台灣人民爭取民族、國家自決權的步伐開始了飛躍般的進展,其速度之快是可喜的。但是,正如任何一個值得為其努力的事業,都絕不會一帆風順,都注定要面臨阻礙和風浪一樣,台灣走向獨立建國道路的努力現在也走到了一個關卡上,也就是說,走到了徹底擺脫枷鎖的最後,也是最艱難的一個關口。在眼看就要到手的成果就是抓不到的情況下,不少綠色陣營的朋友開始怨天尤人,強調來自外部的中國的欺壓和美國的打壓。

中國的飛彈和美國的不情願承擔責任當然都完全值得譴責,但這都不是決定台灣命運的關鍵因素。正如一個人如果事業不成功,無論你怎樣埋怨父母沒有留下巨額遺產、社會不公平、周圍的小人太多、給你的機會太少等等這些外在因素,都沒有太大的意義;事實是,你自身沒有努力到應該成功的程度,才是最根本的原因。

今天,要求美國放棄「一中」政策,要求聯合國允許台灣加入等等,當然都是非常應該做的。但是,如果台灣內部的問題不解決,在傾向台灣獨立建國的總統候選人不能贏得壓倒性多數的勝利、民意代表的立法院以親中人士佔據多數的情況下,那你向世界展示民意的底氣就不那麼足。台灣的民意不夠,讓民主的美國在支持台灣的時候怎麼能更理直氣壯呢?在美國政府明確表示,如果中共武力犯台,美國一定協防的情況下,台灣立法院卻連保衛自己國家的軍購案都不能通過,那你要求美國更進一步積極主動地承擔責任,恐怕也多少有些強人所難。美國是神的國家,但卻是由人組成的。

在台灣的在野黨領袖、台灣的立法委員們頻頻去朝拜北京的獨裁者,張口閉口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他們一定要歸回中國這個祖國懷抱的情況下、在現行台灣的憲法連「中華民國是台灣」都不能成立的情況下、在中華民國至今仍是聯合國成員,只不過其席位讓中國給代表了的情況下,即使聯合國不是一個缺德、腐敗的組織,即使聯合國真想主持點正義,那它支持台灣加入聯合國的法理根據又在哪裡?台灣這個名字連在自己國家都還沒通過呢。

從中國方面來說,中共政權之所以還可以成功地利用台灣問題煽動民族主義情緒,不就是因為台灣還有一半人給它幻想嗎?不就是因為台灣立法院還讓它認為自己仍有控制台灣的能力嗎?不就是因為台灣還有連戰、宋楚瑜、 郁慕明出賣民主、出賣台灣,主動成為獨裁者的最佳宣傳佐料嗎?中國之所以還一直敢叫囂武力犯台,不就是因為台灣有人向中國保證杯葛軍購案嗎?

所以說,阻礙台灣走向制憲、正名、建國之路的最大障礙,既不是中國,更不是美國,而是台灣的泛藍陣營,尤其是那些在上層建築領域,掌握著台灣主要宣傳工具的、國民黨時期的特權階層,他們今天痛恨台灣人執政,已經超過了痛恨曾經是宿敵的共產黨,他們把持的媒體,今天在繼續著和國民黨時代並無太大區別的對台灣人的洗腦。難怪在台灣有人說,你看三個月的聯合報,下次保證投泛藍的票。

綠色陣營的朋友也許會說,我們台灣的確有問題,但那都是泛藍的問題,和我們無關,我們又能怎麼辦?事實上,台灣目前的狀況絕不只是泛藍的問題,如果沒有執政黨的默許,甚至慫恿,連戰、宋楚瑜敢去中國嗎?如果執政黨不是見風吹草動就讓步,就放棄原則,就相互自我內部攻擊,連宋們能那麼囂張嗎?有人認為改變台灣的泛藍太難,但改變美國和中國更難;而且改變泛藍是改變美國和中國的台灣政策的前提;同樣,檢討泛綠又是逐漸改變泛藍的前提。

也有泛綠的朋友認為,既然台灣獨立那麼不容易,乾脆我們成為美國的一個州算了。但正如結婚要兩個人都同意,而離婚只要一個人決定就可以了。台灣和中國的統一要海峽兩岸人民都同意,而獨立只需要台灣單方決定。同樣道理,台灣是否成為美國的一個州,也需要美台雙方都同意;而以今天的國際狀況,這種可能性是沒有的。且不說在經過了荷蘭、清朝、日本和蔣介石政府的統治之後,大多數台灣人民是否還願意接受任何外來政權的統治(哪怕是民主政府、哪怕是最強大的美國),是非常令人質疑的。而且台灣那些大中國情結的人,他們可以把子女都送到美國,成為美國公民,但對台灣,恐怕不少人寧肯她被中國奪走,也不願她歸屬美國。

從美國方面來說,以她只有購買,而沒有佔領殖民過任何土地的歷史、以她為承擔人類的責任而到處被指責霸權的今天、以她和中國無法擺脫的經濟聯繫的現狀,要把台灣併入美國幾乎是不可想像的。美國如果這麼做(哪怕是嘗試),恐怕最先反彈的是在美國的親中華人,他們痛斥美國霸權、霸佔台灣的聲音大概會超過中國,儘管他們自己選擇獨立出中國,住在自由的美國。以美國政府今天連修改「一個中國」政策都困難重重的情形下,還敢把台灣收成自己的一個州?光一個美國的《紐約時報》就得把白宮罵翻天。所以這種願望的實現比台灣獨立更難。

歸根結底,台灣問題的癥結,既不是通過抱怨大國能解決,也不是依賴大國能找到出路。東帝汶一個只有三十萬人的小國,硬是從擁有二億多人的印尼獨立出來,她不僅是台灣的榜樣,也是台灣的前景和預兆。台灣的前途在台灣人民自己手中,信念、不妥協的原則和不懈的努力是實現自己內心願望的最可靠途徑。 (作者為中國旅美異議作家)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