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失智症協會有話說

◎ 李明濱、湯麗玉、呂建榮

新型庫賈氏病是失智症病因之一,這種具傳染性且快速惡化的失智症,通常在症狀開始之後一年左右死亡。依目前的研究,此病與牛海綿樣腦症(狂牛症)有關,食用感染狂牛症牛隻的神經系統、腸胃系統、眼睛有機會感染新型庫賈氏病。由於狂牛症潛伏期長,美國於二○○三年暴發狂牛症,目前仍存在風險,民眾仍應防範,政府更應嚴加把關。

狂牛症正式學名稱為牛海綿樣腦症(簡稱BSE),一九八六年於英國診斷出第一個狂牛症的病例。病逝的牛隻解剖腦部會發現大腦萎縮,大量神經細胞死亡。海綿樣腦症可發生在多種哺乳類身上,像是羊、水貂、鹿、貓都可能發生這種疾病,引發狂牛症的病原體可能是一種具感染性的變性細胞蛋白質 (prion),prion蛋白可耐高溫及消毒劑,可以在罹患狂牛症牛隻的腦、脊髓、腸胃系統、眼角膜等組織發現。

新型庫賈氏病發生在較年輕的病人身上;臨床上早期出現憂鬱及失眠等精神症狀,另有記憶力衰退、行為異常、步態不穩及類似失智症狀。半數皮膚有變硬的特殊感覺,繼之以行動不協調,症狀出現到死亡平均十四個月。(作者分別為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秘書長、疾管局庫賈氏病委員會委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