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政經分離論調乃掩耳盜鈴的大騙局

馬政府上台後大力推動經濟向中國傾斜的政策,使中國議題在台灣發酵,無論是兩岸直航、觀光客來台,或者中資來台投資、參股、買股、買房,在在捲起一股投機風潮,讓陷在金融海嘯中的台灣民眾像吸食嗎啡,逐漸受到中國藥頭的控制而無法自拔,最後恐怕只能任其擺布了。而馬政府向中國傾斜的路線之所以能夠欺騙少數人,最重要的原因乃是其打出政治與經濟分離旗幟,妄稱台灣與中國之經濟往來,可以不必碰觸政治,甚至擱置爭議,因此不必憂心台灣會在此一過程中失去主權、國格與自主性。然則,此種政經分離的論調,實為本世紀的最大騙局。

馬英九的政經分離說,建立在兩個主要錯謬的前提之上。其一,中國經濟實力雄厚,不僅可以幫助台灣渡過金融海嘯的衝擊,更是台灣未來經濟希望之所在。其二,中國是慈悲為懷,不求回報的大善人,其任何對台灣經濟活動,均出自善意,不會對台灣提出政治要求。悲哀的是,這兩個預設前提的正確性,早已被戳破,而馬政府上台一年多以來,對提振經濟毫無對策,竟能憑藉此種郎中手法,招搖撞騙至今。而一般市井小民,處於百年罕見的金融大海嘯,漂浮在怒海之中,雖知馬政府之政經分離論為大騙局,然而在茫然無助的惶恐情緒下,似乎只能將政經分離當成浮木,但求保命而已。然而吾人為台灣與子孫計,必須撥亂反正,以免貽害二千三百萬人,禍延後代子孫。

首先,中國經過三十年改革開放,經濟固然有了一定的發展,但其經濟實力之所以看似龐大,係因中國擁有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即使每人平均收入仍未能列入小康之林,但乘以十三億人口,便容易讓人產生龐然大物的錯覺。現今一些專業度不夠嚴謹的經濟研究組織,喜歡標新立異,創造了一個「金磚四國」的美麗名詞,將中國、俄羅斯、印度與巴西等新興國家,當成最具發展潛力的經濟體。好事者則不斷散播中國的國內生產毛額(GDP)很快將超過德國、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甚至二十年內便可趕上美國,躍升世界第一。此種論調完全無視各國人口之懸殊差距,竟刻意凸顯在此不同基準上所得到的整體數字。中國的平均國民所得,實際上大約是歐美等先進國家的二十分之一,而為台灣的十分之一左右,台灣如何能寄望一個所得遠低於自己的國家?尤其,中國經濟主要是以代工出口為主,與台灣是競爭關係,毫無互補的功能,台灣寄希望於中國,無異緣木求魚,請鬼拿藥單。

其次,政經分離只是馬政府用來欺騙民眾的宣傳伎倆,中國對台灣的經濟滲透,從來沒有不包含政治動機與目的,即便偶爾不言政治,而政治之手段自在其中。以直航、開放中國觀光客為例,我方一年去中國達四百萬人次,中方來台則只有三十多萬人次,但去了四百萬人次的我方不敢以此為籌碼,要求中國尊重台灣的主權與國格,與我對等往來;反倒是一年只來了三十萬人次的中國,竟然以此為政治籌碼,得寸進尺,要求我開放海峽中線。我數百萬觀光客到中國,不敢奢求中國飯店、餐廳掛起台灣國旗,而我風景區內的部分店家,為了迎合三十萬人次中國觀光客,卻掛起五星旗,與簡體字的說明。台灣深受金融大海嘯之苦,猶有四百萬人次去中國,而中國來了三十萬人次,其觀光客卻對媒體大言不慚是來救台灣。台灣與中國往來的旅遊人數出現嚴重失衡,台灣等於流血輸出,中國觀光客來台,對台灣而言,只是杯水車薪,發揮不了任何作用,但區區中國觀光客來台,卻被當成救台灣經濟的解藥,這樣的馬政府不但昏庸無能,更是喪權辱國。

中國對台政策,絕對是政經一體,不可能政經分離,上個月中國國台辦主任王毅訪問美國時便挑明,兩岸關係不存在只談經濟不談政治的問題,而是需要把握緩急輕重。換言之,政治目的才是中國最想要的東西,若是一時不談政治,也只是把握緩急輕重,不想一下亮出匕首,嚇跑台灣人民而已。一旦台灣已完全傾斜,無法自拔,那時中國便會大談特談政治,露出猙獰的面目,而台灣人民卻已後悔莫及了。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