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如此教授

◎ 郭長豐

常在親統媒體投稿的某教授,近日於某報社論以「陳菊與綠色新社團漸行漸遠」為題,批評本土社團,文中充滿對社團與政黨兩者功能與角色的混淆,令人嘆為觀止。

作者認為陳菊訪中之行與國民黨表現有天壤之別,社團卻以抵制連任初選施壓。然而,社團擔憂的後續效應果然出現,民進黨縣市首長紛紛表達訪中意願,即使所謂黨內規範未出爐也未被檢視。作者呼應陳菊「當她扮演政治犯坐牢時,這些社團在哪裡?」說法,與帶領紅衫軍的前主席「我坐牢絕食時,你們在做什麼?」如出一轍—正是以個人過去之是遮掩今日之異,以個人過去之是做為永遠之是,以個人過去之是傲視他人今日之是。因此,後輩不許批評前輩,晚進永遠不如先進,即使後者乃是追隨前者昔日腳步。

作者說本土社團從未派出候選人參選,沒有考驗過真正實力,這是哪門子見解?社團非政黨,怎能以選舉結果來測量社團實力?又說,社團對民進黨政策與人事介入太深,帶給政黨困擾,因此謝長廷和陳菊都與社團有摩擦。然而,社團負責監督導正政黨,如果有人選或政策疑慮,難道順從黨意,只能選擇投或不投票?面對政黨,社團難道只能做選擇題,不能主張申論題或是非題?

又說,社團認定陳菊原本沒有機會當選,因為愛河造勢成功才有轉機,但陳市長並不以為然,她認定社團對選舉沒有多大影響力,因此不受社團左右。然而,陳菊選前民調猶輸,愛河牽手後上升三個百分點,最後以一千多票險勝是不爭的事實。

該教授又分析總統大選黨內初選,雖受到部分社團抵制,但謝長廷仍獲得壓倒性勝利,使得社團受到重創,地位大不如前。他沒講完的話是,二○○八投票率低於二○○四,降為七十六%,眾人皆知藍營為奪回政權已傾巢而出,整體投票率卻不升反降,顯示綠營含淚不投票者為數眾多,導致謝狂輸兩百多萬票,甚至根據地高雄市都戰敗。這難道沒有反映本土社團與基層選民的心聲?

我們要說的是,黨意如果繼續背離民意,除了籌組新政黨的呼聲不斷外,可能有更多人會從以往的含淚投票,在年底的縣市長選戰中重演二○○八的含淚不投票。

(作者為台灣北社社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