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控制疫情、長遠之計 發展疫苗製造業

◎ 李明亮

最近因為新流感狂襲全球,防疫政策被廣泛討論,部分議題甚至存有爭議,唯獨疫苗在防疫上可扮演之重要性一致被各方肯定,疫苗對防疫而言,是最根本且最具長遠性的。

二十一世紀將是人類面對新型疾病的一個世紀,其中最顯著的就是各種新型的流行性疾病,因此疫苗變成一個國家防疫最重要的武器,這也就是為什麼兩年前我會願意主事台灣唯一可以量產流感疫苗公司的理由,後來我因為出了一場大車禍不得不退出,但是我對台灣疫苗製造工業之關心卻有增無減。

疫苗的使用既然那麼重要,每一個進步的國家都需要有自己製造大量疫苗的能力,這一點台灣可以說是相當的落後。然而近年來所面臨一波波新型流感疫情,在疫情發生疫苗取得不易的情形下,更凸顯國家具有疫苗自製能力的重要性,這一責任應由誰來扛?

政府過去多年也多次宣示要製造、儲備疫苗的決心,但並無實質政策及策略來落實,國家衛生研究院的疫苗中心雖說是台灣疫苗產業的火車頭,但每年都在為籌措經費傷透腦筋,其根本的原因很簡單,就是政府缺乏明確政策及決心,使疫苗從研發到產業化的過程愈顯冗長,無法整合技術及資源,按部就班推動。

現今,H1N1新流感疫情籠罩全球,至今台灣幸未嚴重波及,給國人一個夏季的時間來作疫苗準備,以因應下一秋冬此病毒可能造成的嚴重危害。歐美諸國政府,均已紛紛下訂單,預購仍未製造的H1N1疫苗;世界衛生組織也自五月初開始,每個星期與世界各疫苗廠開會,討論如何儘速提供疫苗株,以利在短時間內製造出最多的疫苗。

相較於台灣,在衛生署長宣示性的提出購買疫苗的計畫後,卻又傳出就是有人研發、製造得了疫苗,政府也不一定要採購的言論,這一方面的進展更令人憂心。

台灣現階段的防疫要啟動政府高層單位,這個單位需要有效啟動台灣整體防疫機制、肩負起台灣疫苗製造的大責,並籌措相關經費、確立完成時程及做好品質監控。時間不多,即使這一次的新流感我們可平安度過,下一次的災難隨時都可能來臨,不可不慎,國人應同心協力建立自製疫苗的能力才是長遠之計。

(作者為前衛生署長、前抗SARS總指揮、現任慈濟大學名譽校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