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ECFA 救不了競爭力滑落

◎ 卓慧菀

政府推動ECFA,許多人為傳統產業憂心。但是否傳統產業的勞工都受到威脅呢?並不盡然。我國傳統產業雇用八成以上的製造業勞工,但面對ECFA,可能受損的是「不具競爭力」的產業,而非「傳統產業」。巨大及美利達生產領先全球的腳踏車,就是「具有競爭力的傳統產業」。

貿易自由化的「比較利益」理論促使各國在全球分工中專業化其優勢。區域貿易協定有擴大市場、提高競爭度的效果,可使具競爭力的產業因提高規模經濟而增加獲利且積極創新,有助優勢專業化。雖然不具競爭力的產業將因競爭度提高而遭淘汰,但在市場機制下,整體產業結構將自動調整、升級,進而提高國家競爭力。聽來殘酷,卻是各國在自由競爭中勝出的不二法門。

成立政府的重要功能之一就在協助社會中的弱勢。兩岸洽簽ECFA,政府要為輸家減少損失。除十年過渡期間內應適當安排各產業的自由化時程,更要在ECFA中保留WTO為進口受損產業所設計的救濟制度,如反傾銷稅、平衡稅及防衛機制;甚至加入「特別防衛機制」,俾針對中國進口增加所造成的國內產業嚴重損害實施防衛措施。

簽署ECFA只是減少「台灣業者無法與他國平等競爭」的問題,並無法解決「台灣競爭力滑落」的問題。提高競爭力是業者的本份,但政府得提供法令及運作環境。政府應戮力改善行政效率、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除設立「調適基金」對弱勢產業及勞工提供融資、技術支援、勞工訓練與失業救濟等外,更要設立「結構基金」積極輔導產業升級、提升勞工職能,才能讓台灣在全球激烈競爭中爭得一席地位。

為避免一中框架,ECFA可以「大陸」與「台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名義簽署,並「樂見彼此與其他會員簽署區域貿易協定」。簽署後應送立法院審查通過;更重要的是送WTO報備,以減少未來與其他國家簽署相關協定的障礙。

(作者為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副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