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台灣早就「東協+1」了

◎ 亮震

休假日一早騎車出門,巷口一家小攤專賣韭菜盒子,鐵板滋滋作響,加上韭菜的香味,讓人不禁「聞香下鐵馬」,趨前一問,從應答口音中發現,老闆是來自中國的兩位女「同胞」,雖說在百忙中還是熱情招呼,但一想起中國黑心產品,還是忍著嘴饞放棄購買。

騎到市場後,發現許多「貴婦」帶著可能來自菲律賓、印尼、越南等地的小姐們隨侍在旁,偶爾遇到同鄉還趁機哈啦幾句,這樣的情景各位一定不會陌生,只要你在晚上倒垃圾,一定也看得到;此時突然想起,以前工作的公司,工廠裡也僱用了一百多個來自泰國跟菲律賓的外勞;有一次工廠發生小意外,到醫院探視受傷的同仁時,也發現很多來自東南亞各地的外籍看護正在照料病人;而醫院正在進行裝修的工程中,工人們正用著我聽不懂的語言說話,問了一下來自何方?他們用生澀的北京話說:「澳門。」

仔細想想,菜市場賣菜的、路邊賣飯糰的、餐廳端菜的、工廠、工地、醫院…到處都可以遇到來自「東協+1」成員國的工作者;腦海中不禁浮出這幾個月以來台灣不斷攀升的失業率數字;什麼「死吧」、「C咖」、「A擱化」都還沒簽,台灣職場早就已經呈現「東協加一」的樣態了;實在不敢想,簽了之後會如何?

(作者為大學講師,工商心理學博士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