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博物院?宮廷? 故宮深深深幾許

◎ 泰穎

楚戈先生在三月廿五日發表一篇名為「強裝懂文化,南院成難院」的文章,文中某些論點似乎很值得加以檢討。

楚戈先生指出:全世界的名博物館,都沒有「南院」這種分院;全世界國家級代表性的博物館,都沒有分館。然而,當代博物館與文化創意產業的運作,早已跳脫了舊有的規範,而朝向積極多元、經營品牌形象的方向發展。古根漢在西班牙畢爾包市的成功分館案例,不知楚戈先生又有何評論?

楚戈先生緬懷過去老故宮的典範規章,大聲疾呼「故宮文物絕對不可出故宮,此乃大是大非問題」,要看故宮文物,嘉義人乖乖搭高鐵到台北就好!首先在規劃中,故宮南院並不是要台北故宮傾其所有、大搬家到嘉義,而是希望以故宮專業成功的品牌形象,透過對亞洲各國藝術文化的蒐藏,拓展研究典藏的深度與廣度。況且,博物館之典藏本就在於其社會教育使命,倘若文物只待在本宮庫房,只有「宮人」得窺,是否真能達成文化交流與推廣之責呢?又全球文博單位要是皆抱持一般見識,那麼先前來過台灣展出的木乃伊、印象派、兵馬俑,與下半年即將來台北展出的北京故宮雍正文物,是不是也該乖乖待在自己國家的博物館,永遠等人乖乖前去朝拜呢?完全否定文物的交流與合法移展機制,只會讓我們的文化更淺薄、心胸更狹小。

楚戈先生認為,前教育部長杜正勝先生,是破壞故宮美好典章制度與降低我國文化水準的最大責任者。但是請各位回想二十年前高不可攀的冷冰冰故宮,再看看今天全世界來台旅遊人士到了台北都指名要去看的故宮,我們就知道在過去十年間,故宮在歷任院長與同仁的經營下,確實營造了成功而正面的品牌形象。如果沒有這種思維上的改革,故宮與她承載、楚戈先生魂牽夢縈的中華文明知識,還能不能像現在一樣受到國內外人士歡迎、欣賞,得到這麼多國家預算經費支持,恐猶是個未知數!

身為知識份子又住在台北的人,是不是也應當以正面立場出發,對南院提出建設性的建議與批評,幫助故宮與嘉義鄉親實現夢想呢?如果老是懷抱著負面與否定的心態看待一切,我們下一代的人文素養與文化水準,恐怕也難有提升的空間!

(作者為數位文化工作者)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