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中國大爺? 台灣小媒!

◎ 呂一銘

造成前此次中國安利團來台的傳播扭曲現象,媒體是須要負責的。類如:報導安利團可帶來六億元商機(台灣觀光客帶給中國的商機是幾十個、幾百個六億元)、報導「卡刷爆都沒關係」、「我們有好多錢,花都花不完」等語錄,還有中國觀光客直接打開皮夾在鏡頭前秀鈔票等。種切誇張離譜的畫面,自予人負面觀感。何況台灣的國民所得還是中國的好幾倍,怎麼人家一來觀光,好像我們就矮了半截?這些媒體要暗示什麼?

像這類錯謬荒唐的報導(亦是一種「主觀建構」式的偏頗編寫),自易引起社會批評。就有專家指出:「安利團的新聞不是不能報,而是沒有必要報得過於瑣碎,連吃什麼、買什麼都要報導,對公共利益並沒有太大幫助。」

統派媒體的過度渲染,以及兩岸觀光職有司者,行銷吹捧過頭,使觀光客錯覺要展現錢大爺的模樣,才具誠意,結果適得其反,卻傷害了台灣人的感情和尊嚴,也誤導了生意人,未能掌握台灣人文風情的硬體、軟體和服務要旨,恐怕得不償失。

近兩年馬政府一直吹噓陸客的消費力,及觀光人數,但成績均不如預期,譬如去年七月十八日正式開放陸客來台,每日平均人數一六四人,十二月十五日週末包機擴大為平日包機,每日平均人數三六三人,到今年元月才增為六六七人。於是中國當局認為不能漏氣,全力以「團進團出」方式操控來台觀光,使最近陸客來台人數暴增,平均每天約兩千人,還不包括不久前抵台的安利一千六百人。多個省市也喊出萬人遊台灣、規劃旅遊包機、透過小三通來台等。台灣旅遊業者期盼許久的每日三千人目標,似已快達成。

然而,就算每天三千人次,一年也才一百多萬人次(去年全年不過三十三萬人次),台灣每年前往中國旅遊者卻多達四百萬人次,再加計消費力之高下,兩岸觀光市場失衡的現象明顯,媒體為何刻意略而不提?

拚觀光只是台灣發展經濟的一環,並非全部。因此我們須「面對全世界」,加強開發其他國家觀光客,不能把市場全集中在中國(像目前中國團就已出現三天兩夜團費不到新台幣一萬元的低價),這才是真正的永續經營!

(作者為前台灣新生報發行人兼社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