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教育台灣化 謙卑的懇求

■葉海煙

自由廣場八月四日刊出五社二會的聯合聲明 - 「中華民國是台灣?教育做起!」,聲明中要求政府真正落實「教育台灣化」,並強調五社二會不主張台灣教育「去中國化」,而是要在台灣歷史整體發展之中,對中國歷史做合理的定位。顯然,這是台灣人要求「身分認同」的根本之計。

如聲明所言,我們都同意:讓台灣子弟與台灣先人做精神與知識的連結,絕非教育的原罪。同理,讓台灣子弟認識中國,認識世界,也絕對有助於他們立足於台灣,扎根於台灣。

本來,教育有容乃大,而且要有開明理性的精神,絕不能自我封閉如井底之蛙。然而,就台灣目前的國家處境看來,我們的教育卻一直無法提供積極、正向而有助於台灣人建構自主性人格(特別是與國家定位可以相容相伴的國民性格)的充沛資源。

可歎的是,我們的文化教育、文學教育、歷史教育與哲學教育,竟往往流於意氣之爭,而總在枝節上與技巧上耗費無謂的心力。明明自己當前的文化問題是早該和現代的文化研究與社會研究做一些有意義的連結,卻仍有不少人沉溺於傳統的思想窠臼中,還在高唱某些不著邊際的理念。事實上,我們該反省的是:文化必須有理想,文學必須有靈魂,歷史必須有方向,哲學則必須有清明的智性,而這都是教育扎根之所在。因此,為台灣的文化注入生命的活水,為台灣的文學張揚美麗的風采,為台灣的歷史尋找定向的南針,甚至為台灣人的哲學思考加薪添柴,以強化台灣人的心智能力,其實都是台灣子弟不可被無端剝奪的教育內涵。

五社二會要求教育部進行以台灣為主體的課程設計,並同時在師資培育與基測命題上朝台灣本土教育做調整。這實在是一項無比謙卑的懇求,世上又會有那一國人不站在「本國」的立場上來教育自己的子弟?遺憾的是,我們竟然還為「本國是那一國?」這個問題爭執不休。哎!「中國魂」遮天蔽地,而「台灣心」何在?台灣人的精神又該如何在不去「中國」的情況下,真正地在我們這個生活共同體中滋長壯大?(作者為東吳大學哲學系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