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柳丁一斤五角?

■陳怡成

去年台灣柳丁滯銷,產地喊出一斤只有一元的價格,引起社會震驚與關切;但看到近日來部分媒體大力鼓吹開放農產品外銷大陸的言論,不得不憂心,三年後台灣的柳丁價格可能只剩下五角,農民被逼跳樓誰負責?

政治人物為求短線政治利益,可以高聲呼籲農產品外銷大陸,好像大陸市場是台灣農業的唯一希望;但事實上,台灣本來就有高價、高品質的水果、花卉、茶葉等精緻的農產品行銷全世界,包括中國大陸。對這些備受金字塔頂端歡迎的農產品而言,大陸僅是眾多市場之一。但另一方面,台灣絕大部分農產品並不具備「國際競爭力」的品質及價格,例如加州柳橙vs.台灣柳丁,中南美玫瑰vs.台灣玫瑰,這些才是台灣農業問題之所在,我們不能自欺欺人。

台灣農業問題的優先重點,在建立大量且高品質的「生產能力」,而非「行銷能力」。例如前幾年外銷日本大賣的芒果,真正到日本下大單時,台灣有足夠的貨源供應嗎?這絕對是農政單位應切實檢討的地方。

也許,台灣農業政策絕大部分用於「補助農民」,而非用於「轉型升級的現代化投資」,這方面其實我們遠落後於世界先進國家,甚至中國大陸。

例如以生產技術自傲的日本,已開始引進荷蘭式自動化生產菊花體系,以提升競爭力,相較之下,台灣還停留在補助傳統生產業者,自傲自己的農業水平,未來如何在國際競爭與行銷?

內行人都知道,台灣法令及政策並未大幅限制農業產品外銷大陸,僅對部分特殊種苗等有所規範;例如流行的高價蓮霧、芒果、花卉等,現行均可銷往大陸,因此有能力的民間業者早已完成佈局,包括到海南島生產,這是現況與事實。

這次,所謂中國大陸歡迎台灣農產品進口,有很多訊息被媒體或特定人士所誤導。現實問題就是:就算大陸歡迎台灣農產品進口,但台灣絕大部分沒有競爭力的農產品如何銷往大陸?

相對的,台灣一直為保護農民利益,禁止大陸農產品進口(走私品、轉運例外),但現在台灣農業自己先被自己打敗,每年均有產銷失調,靠地方首長賣水果之情況。若經WTO對等談判交流後,中國對台灣農產品進口更開放,初期甚至動用國家力量購買,給台灣農民先嚐個甜頭,然後再壓迫台灣對等開放中國大陸農產品進口,試想,大量低價大陸農產品入侵台灣,內陸平價柳丁以海運傾銷,一斤只有五角的狀況是不是可能出現?台灣農民如何自處?

關心台灣農業,但不要用錯藥方,應該多學學日本等類似國家,思考如何農業轉型,才是應走的路。(作者為農業科技管理顧問公司副總經理)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