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金恒煒專欄》「好難得」的「馬統」

香港極少數敢於批判中共的雜誌《開放》,在○九年元月號中,總編輯金鐘用〈邁向荊棘之路〉為題,特別提到台灣:「北京對台的統戰,已取得戰略性的重大進展。在武力威懾和聯統反獨之下,三通的實施、阿扁的弊案,成功將兩岸對峙轉化為台灣內部鬥爭。」金鐘擔心的是:「助長了中共保守的慣性,包括面對異己挑戰時的保持一致。」尤其中共逮捕民主人士劉曉波等人,藉此戢滅要求民主化的〈○八憲章〉之際,金鐘用「無權的部落」形容中國人,無奈勝過希望;問題是,難道台灣也甘心被收編為「無權的部落」?

「中國對台取得戰略性重大進展」,確實不是虛言恫嚇。○八年十二月三十一日胡錦濤以總書記、軍委主席與國家主席「黨政軍」集一身的身分,發表〈告台灣同胞書〉,自言「解決台灣問題」已進入「新的歷史時期」,其中的轉折就是「今(○八)年三月,台灣局勢發生積極變化,兩岸關係迎來難得歷史機遇」。這是老實話,「馬統」三月勝出,中國輕易取得「難得的」重大進展。

中共/國用書信方式展現「和平解放台灣」的決心,至少有三次。一九五八年毛澤東以「國防部長」彭德懷名義發表〈告台灣同胞書〉,劈頭就說:「我們都是中國人。三十六計,和為上計」。七九年「人大」再度向「台灣同胞」喊話,表達「祖國不能統一」「這種令人痛心的局面」;台灣不動如山。九五年推出〈一個中國原則與台灣問題〉白皮書、○五年〈反分裂國家法〉;氣急敗壞之下,可見圖窮了。原因很簡單,從兩蔣到李登輝、陳水扁,台灣已放棄「反攻大陸」轉而到「一邊一國」;民主的台灣對應專制的中國,已然形同「兩國」了。中國再如何「文攻武嚇」,也動搖不了台灣半分。○八年形勢丕變,就因為「台灣出了個馬英九」,讓胡錦濤逮到「難得」歷史機遇。

從「戰略」上看,中國/共「解放」台灣並不驚異,台灣人民也早就見怪不怪了,問題就出在「馬統」。沒有「馬統」如何可能讓中共有可乘之機?更重要的是,胡錦濤的聲明與其說是針對「台灣同胞」不如說給馬英九「下馬威」;從頭到尾最重要的關鍵字不是「統一」或「和平統一」,而是「解決台灣問題」。

胡錦濤的「六點」,是對「馬統」的鎖喉功,既沒「一中各表」也否決了「互不否認」,可悲的是,「馬統」不敢吭一聲,只透過總統府發言人說什麼「他講他的,我們講我們的」。然而中共卻是一步逼一步,「胡六點」之後,中國駐美大使周文重再度重申「台灣問題屬中國內政」,強調「涉及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核心利益問題上,不可能絲毫讓步。」夠狠了罷,夠白了罷。

更重要的是,胡錦濤替「馬統」設下「議程」(agenda),不再「求同存異」,也不再只談經濟,而是把「統一」的「談判」正式擺在桌上,進一步提出「軍事安全互信機制」,取消台灣外交之外再取消了台灣的「國防」;最近中國要派軍隊護台灣漁船,就是實施細則。一旦如此,美國不必賣武器給台灣外,〈美日安保條約〉也就師出無名了;中國取代美國成為台灣的保護國。

搞定了「馬統」,只剩下民進黨了。「胡六點」直接向民進黨喊話,顯示台灣「自保」的力量與機會之所在,相對的也顯示在中國心頭的利刃之所在。經過李登輝與陳水扁前後二十年的執政,台灣已不是「中國台灣」了,台灣人民也不再以「中國人」自居,各種民調包括統媒、藍營所作,再清楚不過。

「台灣危機 全民總動員」再度拋出「罷免馬英九」的議題,不只是抗議「治國無方」的「馬笨」,而是「馬統」已在中共的掌握之中。台灣人民犯了一次致命歷史性的錯誤,必須用自己力量重新掌握自己的命運!

(作者金恒煒為《當代》雜誌總編輯)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