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拚經濟還是拚數字?

◎ 曹維翰

說馬團隊如同一團亂馬一點也不為過,細看各部會招數盡出,唯一目的就只在美化各項統計數字!略舉幾項熱門話題剖析:

一、消費券:說穿了也是拿老百姓的辛苦納稅錢去美化政府經濟數據而已。參考日本一九九九年的「地域振興券」並未達效果,以及二○○八年美國退稅方案雖然第二季因消費增加而讓GDP年增率達二點八%,但第三季立即又掉回負零點五%的實證,花這麼多的代價只求美化短期數字,值得嗎?

二、政府挺銀行,銀行挺企業,企業挺勞工?國內金融機構逾放比由二○○七年底的一點八四%逐漸降低到二○○八年第三季穩定在一點五三%。馬政府宣布要挺後,十一月逾放比反而上升為一點六 %,如果再盲目用力挺,逾放比不知要飆到多少。試問到時政府要吃掉呆帳來挺銀行嗎?怪不得連金管會在宣導不可抽企業銀根時,都不忘附加「提醒」銀行要自己控管好銀行放款風險!說穿了,馬政府只要美化短期的逾放數字,「死道友不死貧道」罷了。

三、政府只對能美化經濟數字的項目施力,花再多錢都無所謂;至於那些在景氣寒冬中因捐款急凍陷入絕境的孤兒院、教養院等弱勢團體、社福機構,只因無法幫助美化數字,顯然不在考慮之中,被棄如敝屣,真是情何以堪!

馬政府為了「拚數字」,估計必須花掉千億元老百姓納稅錢,但縱然美化一、二季的數字,以後怎麼辦?

如果真要「拚經濟」,就應該好好將這些寶貴資源整合起來,有目標、有計畫、有遠見的挹注在國內各產業,協助產業及企業改善體質渡過難關。企業體質變好銀行自然不會抽銀根,金融機構逾放比也不會增加,同時只要企業能生存,自然會創造就業機會,不是也解決失業率的問題嗎?企業,銀行,勞工能逐漸恢復消費信心,不是經濟數字會好轉嗎?

馬政府捨本逐末,是不懂還是無能?值得好好深思!

(作者為民營企業高階經理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