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有野草莓才叫大學

◎曾柏嘉

媒體報導,某些大學對學生以「野草莓」之名在校園內推廣活動,甚至不惜干擾、阻礙他們在硬體上的使用,對此,我除了感到不滿,更多的是不解。

民國七十年代,學生打著「反權威」的旗幟從校園步上街頭,為台灣的民主化歷程立了塊里程碑;今天,喊著「反濫權」口號的學生,要從街頭轉進校園、繼續深化訴求,卻備受刁難。試問刁難學生的校方:請問你們是畏懼成為運動的「幫凶」?還是畏懼學生擾亂校園秩序?當某些校方以「政治退出校園」的說詞包裝著陳腐、過時的管理者姿態,今天行使干擾得逞,明天豈不進而打壓?在「暴民」論述之後,誰又知道哪天會來個「暴力學生」論述?

「一流大學」的指標,相較於俗氣的期刊點數,校園內多元的聲音能被表達、聽見,而不被干擾,絕對是更為重要、有實質意義的。學生一方面扮演喚醒校園內更多學生的公共事務熱情之角色,更是民主教育最務實的學習者及推動者。透過校園內學生與其他人的對話、爭論,社會關懷與民主能力才得以實踐,這不僅是政治的積極面向,也是政治的必要面向。

「學運」最重要的社會定位,在於她正在進行「社會扎根」的工作。人權與民主要從身為學生時做起、從校園內自己身旁的人做起、從日常生活中做起等,這便是「社會扎根」的內涵。唯有從發展民主的社會關係做起,我們才可能期待良性民主政治的到來。

再次提醒「校方暴力」:當你們無意反省「學運」在校園內的政治積極面向及「社會扎根」面向,卻一味以連自己都不知所云的說詞之名,行干擾之實,你們才是蔑視人權與民主的「幫凶」。

(作者為清華大學社會所碩士生,完整版請見 http://actionhsinchu.blogspot.com/2008/11/blog-post_28.html)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