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救台灣經濟馬劉都在負向操作

三○年代初期經濟大蕭條,推展新政的羅斯福總統,藉「爐邊談話」安定惶惶不安的美國民心,共同捲起袖子齊赴艱難歲月,說明在不安定的年代,一位優秀的領導人若具備「目標清楚」、「說服力強」等最關鍵領導特質,往往能夠成就新典範,並且歷時不衰。對照今日的馬英九政府,幾乎所有的指標皆顯示他們的行為模式與前人之師全然反向操作、背道而馳,甚至這個執政團隊本身已經成為打壓台灣經濟的最大石頭,是優先必須被改革的頭號對象。

政府到底要如何救經濟?根據劉揆的最新講法,一言以蔽之,仍是希望在中國。週日他在出席國民黨中評會時特別指出,政府正密切注意大陸提出的四兆人民幣內需計畫中,哪些是台商可以找到利基參與的,他已經要求經濟部對於食品工業先行規劃。他認為,因為經過大陸最近的毒奶粉事件,相信許多美味、安全的台灣食品一定會在大陸大受歡迎,政府將研究如何透過已經建立的通路和食品界廣泛結合,把握這次台灣食品「全面深入大陸」的機會。

劉揆好似發現新大陸的雀躍,不開口還好,話一出嘴,把有識者的最後信心全打入了谷底,再度驗證了最高行政首長居然不進入情況到這款地步。首先,台灣的食品品牌固然不錯,但是中國北京、上海等進步地區早不乏愛用日本等國際品牌的消費習慣,實不宜過度自我高估;其次,台灣品牌早就在中國設廠,在毒食品事件接二連三爆發後,當地銷售確有增加,但利基相當有限,且此效果早就發生,市場業已發生變化,並不待未來;第三,中國品牌不會全無「改善」、甚至更新包裝後依舊以低價佔領特定市場。台灣產品成本較高,在中國想要取得優勢是不可能的事。況且,任何國家以擴大內需刺激經濟成長的重點項目都不會放在食品業,機會可以想見。這種最簡單的市場調查與分析,居然勞動貴為行政院長的劉兆玄如獲至寶,端出來做為拚經濟的「樣板」,怎不讓人氣死兼驗無傷呢?

一個銅板不會響,看看馬英九總統最近一次的信心喊話,就更是墜入五里霧中了。他說,去年他就想到要擴大內需,提出愛台十二項建設,艱苦時期要做好改革,等景氣來時,趁勢而起。先不要講這所謂的民間與政府將共同投資三兆九千億元是分八年執行,若這所謂的擴大內需是如此的重要,這些公共建設不是該優先提供給國內營造業來創造利潤與就業機會嗎?在WTO規範下,美日廠商無法排除,但中國目前並不在開放之列,為何九劉又要一再鼓吹將開放陸資來投資十二項建設呢?這不是與著眼中國擴大內需大餅徹底矛盾嗎?唯一的解釋是,九劉太愛中國了,在情人的眼裡,東施也可以賽貂蟬。

馬英九競選總統時開出的最大「利多」支票便是開放陸客來台觀光,並預估每天有三千遊客。但鑼鼓喧天的結果,自七月四日開放日起,每天來台陸客僅二、三百人。陸客來台繁榮經濟變成了泡沫,更令人不解的是,觀光局突然停止公佈中國觀光客來台的數字。這項數字不是國家機密,既為政績為何啞然無語?顯然是心虛的結果,也證明馬的這帖利多處方對台灣經濟體質的病症完全無效。

任何一個國家致力經濟發展,都會從壯大自己內部著手,鮮少會把立國的根基寄託於另一個國家,馬政府口袋除了一張「中國牌」,其他什麼都沒準備好,這已經是街頭巷議、老幼皆知的大騙局;中國這個龐然大物杵在眼前,沒有人可以忽視其存在,但是你想利用她,她更想利用你,甚至她還想吃掉你,最近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已經再次發出警告,他說中國面臨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持續加深、全球經濟成長明顯放緩的壓力,以及外部需求顯著減少,中國傳統競爭優勢正逐步減弱。因此此種事關生存發展的兩岸博弈,可以像九劉政府這樣錯了再說、再錯再說嗎?

景氣復甦是留給卓絕度過嚴冬的人的,若一個領導人目標根本錯誤,政策無不是打擊經濟的空包彈,則這個國家捱得到春天降臨嗎?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