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上海看台灣水果 涼了半截

■林濁水

台灣朝野對水果外銷的爭吵並未因海棠登台而稍停,而就在海棠登陸的同一天,中國號稱歷年來規模最盛大的台灣農產品展銷會,也在上海開幕。這場展銷會由中國台辦、商、農、貿四部合辦,由國台辦主任陳雲林主持開幕。展銷會分兩大部分,一是促銷台灣農產品,尤其是水果;一是兩岸農業合作。場面固然盛大空前,參展農企近三百家,台灣鄉鎮農會十多家;但只要細心觀察,恐怕都會為台灣農民出路倒抽一口涼氣。

配合促銷的這一部份,中國關稅總署由副署長在開幕時正式宣布對台灣水果進口有關零關稅等「七大便捷措施」,算是做為連宋訪中的回報。這不算壞事。但零關稅,台灣水果便可在中國市場大展身手嗎?且聽參觀的上海人嗆聲:「為什麼零關稅還這麼貴」!到底多貴?和世界著名的中國上等水蜜桃比,台灣芒果至少貴十倍。這價差來自生產成本,單就人工成本比較,兩地農村工資落差就高達二十倍!

除了價格之外,還有下列關鍵性的因素,不利台灣水果銷中國:

一、中國是世界第一大水果生產國,年產值達一百四十億美元,其中梨與栗都是世界第一,也因此是世界最重要水果輸出國之一,年輸出近六億美元。因此鼓勵台灣農民到中國賣水果,豈不就像要人到王永慶家裡賣塑膠一樣。

二、中國進口水果也不少,從東南亞國家聯盟就進口二點二億美元,比台灣水果總外銷量還大十倍,比台灣銷中國更大了六百五十倍!但東盟這二點二億是包括榴槤、紅毛丹等,不是我國可以取代的;相反的,台灣的緯度和福建、廣東、海南相當,所有產品在中國都可以生產而被取代。

三、在前述兩條件下,台灣農產品銷中國無法以量取勝,只能往「禮品」的高價位立場卡位,但禮品市場在金字塔頂端,比起平價市場極其微小。

四、中國的低工資,不只表示其水果生產成本低,也表示其消費能力更低,不是高價水果的理想市場。況且,高價水果在台灣已供不應求,而在美日又可以賣得高價,所以把中國市場當台灣果農的救星,實在是不切實際。

這次台灣中南部農會前往設攤,但聽到中國購買力第一的上海市民嗆聲,心裡大概免不了涼半截。他們如果警覺性夠的話,更會為參展的另一部份「合作」有那麼多的「台灣農企」參與而震驚。藍軍認為這是農業合作有成,農民前途大好而歡呼,根本是糊塗透頂,因為所謂合作農企,就是拿台灣研發出來的農技、種苗和資金到中國,利用低價工資和土地的企業;他們愈成功,台灣水果銷中國愈沒希望;更糟的是,有朝一日恐怕還會有回銷台灣的危機。展銷會上農會和農企懸殊的比例,說明了中國對台灣農業真正的意圖:以進口水果的虛招求名,以合作的策略吸納台灣農業資源,這也就同時說明了台灣水果銷中的前景。

上海空前盛大的展銷會,已經預告了台果銷中國的結局,台灣早應從這樣的理解去規劃所謂兩岸的農業政策,乃至其中的水果輸中問題。不料在朝的竟然只知忙著胡亂出招,比如,中國市場既然不足觀,統戰效果必定沒什麼作用,就讓中國片面降低關稅算了,不必說非談不可,以致造成社會誤解,實在虧大;而在野的看不出沒什麼外銷甜頭,還硬要省農會取代外貿協會,以向北京表態,承認北京是中央,自我矮化到底以取悅中國,更是莫名其妙。結果,中國一個沒有實惠、難以生效的統戰,搞得大家昏頭昏腦亂成一團,讓中國成為唯一贏家,朝野實在該清醒了。

(作者為民進黨籍立委)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