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問題在WHO說的複合毒性

◎ 邱文

三聚氰胺(melamine)污染食品事件至今,有多位專家跳出來為馬政府背書,包括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副所長陳陸宏與檢驗中心副主任傅偉光說,根據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的建議,每人每公斤的三聚氰胺容許量是○.六毫克。依據衛生署最新的規定,容許食物中檢驗出二.五ppm三聚氰胺,也就是每公斤奶精裡面可以有的容許量,一個體重六十公斤的人,每天可以吃三十七.八毫克的三聚氰胺,因此,每天吃十五公斤(含有二.五毫克)的奶精,吃一輩子也不會有問題。這種論述是對資料的一種選擇性解讀,嚴重誤導民眾。

動物試驗研究,三聚氰胺的急性毒性(acute toxicity)相當低,LD50大於1000 mg/kg,但動物試驗也發現長期餵食,則會導致膀胱/腎臟結石與膀胱癌之可能,這種慢性毒性(chronic toxicity),卻被所謂的專家選擇性地加以掩蓋。

除了慢性毒害,二○○八年九月二十五日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文件「Melamine and Cyanuric acid: Toxicity, Preliminary Risk Assessment and Guidance on Levels in Food」裡,也提到了複合毒性(combined toxicity)的問題,即melamine與其結構類似物cyanuric acid單獨的毒性不高,但若三聚氰胺與cyanuric acid同時存在,所形成的celamine cyanurate溶解度更低,會對腎臟產生嚴重傷害。在二○○七年爆發的貓狗寵物飼料污染事件,三、四千隻貓狗皆死於嚴重的腎臟傷害,檢驗也發現飼料同時存在三聚氰胺與數種結構類似物cyanuric acid、ammelide、ammeline等。高純度的三聚氰胺價格不低,廠商在獲利的考量下,可能填加劣質不純的三聚氰胺產品,因而同時加入多種類似物。目前的檢驗中,應該只有檢驗三聚氰胺,但污染的食品可能同時存在cyanuric acid或其他化學成分,是一個目前不敢去碰觸的問題。

本來melamine的安全容許量爭議,不是食研所等檢驗單位的事,檢驗單位只要精準的偵測檢體中檢測項目含量即可。儀器靈敏度不同,也不是問題,只要在檢驗報告寫某個量以下,例如<2.5ppm或<0.05ppm,大家就知道儀器的靈敏度是二.五ppm或○.○五ppm,這個值以下的量,儀器無法正確測出。如此檢驗常識,一個當過台大醫院院長的人怎會不清楚呢?到底是什麼樣的力量介入,讓衛生署作出如此難以理解的決策?目前沸沸揚揚的說法,是因為中國嗆聲輸出含毒原料的中國都慶公司沒有問題,逼著馬政府決策的大轉彎;另有媒體報導消基會說法,懷疑是因為劉兆玄夫人錢明賽為食研所檢驗中心主任,為了幫食研所檢驗水準解套,而放寬標準。不管原因為何,食研所在這次事件中,其檢驗能力與公信力已受到嚴重折損,所謂的檢驗合格(二.五ppm),已無法讓消費者信服。(作者為某國家級實驗室研究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