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粵語鳳凰 台語呢?

◎ 劉承賢

鳳凰颱風來了,如果注意中央氣象局發佈的相關資訊,不難發現「鳳凰」兩字的羅馬拼音,是廣東話發音的「Fung-wong」,而不是華語發音的「Feng Huang」(漢語拼音)。

按目前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地區的颱風命名,是依照一九九八年十二月第三十一屆颱風委員會決議,由西北太平洋及南海海域國家或地區中十四個颱風委員會成員各提供十個,所組成的一四○個名字輪流使用,這十四個成員包括香港及澳門,但沒有台灣。

不消說成員中不論是日本、寮國或馬來西亞等,當然是用在地的語言來提供颱風名字。有趣的是,一九九八年國際決議當時,香港已經被中國接管,但即便如此,香港在交付給國際共同使用的颱風名號中,卻仍堅持使用香港話發音,他們並不因為主權移交中國,就放棄自己的在地母語,包括:啟德(Kai-tak)、萬宜(Man-yi)及彩雲(Choi-wan)等香港所提供的命名,與香港人的姓名拼寫一樣,都堅持「說母語」,這個現象也可以在澳門方面發現,不論是蓮花(Linfa)、瑪瑙(Malou)或珊瑚(Sanvu),也都是澳門當地的廣東話發音。

比較令人好奇的是,如果台灣也做為世界氣象組織的成員之一,與其他會員一樣參與颱風命名,我們是否能有香港、澳門人那般的胸懷識見?還是只會理所當然地採用華語發音命名,好像台灣是一個沒有在地語言。(作者為國立台師大台文所研究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