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調就調 別借了

■ 王釗洪

有了「借調」這樣的方便之門,會讓許多「學者」把大學教書、研究的工作,當成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有辦法的可以吃著碗內,扒著碗外,一心想出去升官發財。等到外頭不得意時,又可以毫無成本的回來學校找避風港。這種「好康」可能是全世界絕無僅有的。這種制度不改,台灣的大學就很難有什麼作為了。說的嚴重點,就算再撒個十次的「五年五百億」,恐怕也不會出現一間「世界百大」。

或許幾十年前,台灣人才缺乏,尤其政府或者科技產業的人才不足,需要向學術界借將,還勉強說得過去。然而,現在情況已經大不相同。更不合理的是,學校跟學校之間也要搞「借調」,就真不知所為何來?甲校的教授如果看中乙校的待遇優渥,或者名聲響亮,或者想謀個職位,但同樣是在學術界,同樣是教書,同樣是研究,似乎沒有什麼理由要「借調」。名為「借調」,實際是腳踏兩條船,兩邊的事都做不好。

台灣學術界的所謂「借調」,實在可以廢除了!

(作者為國立中正大學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