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馬總統應懸崖勒馬 停止對中國傾斜

面對嚴峻的經濟情勢,人民怨聲載道,宣稱退居第二線,並自嘲宅男的馬英九總統,昨日接見工總理監事時終於對國人信心喊話。馬總統表示,物價漲,所得縮水,人民心裡的怨氣,政府必須概括承擔,但即使面對這樣的情況,大家仍應該冷靜沈著,不要任何過度干預,只要經濟基本體質不錯,應該有機會重新展開台灣經濟發展的榮景。他並指出,幾十年來台灣歷經多次挑戰,包括石油危機、亞洲金融風暴,但台灣都履險如夷,全身而退,「我們有我們的條件,我們要對自己有信心」。

自五二○政黨輪替後,原已漲聲四起的國際石油、原物料與農產品更是飆風難抑,早已埋下輸入型通貨膨脹的因子,加上新政府堅持油電雙漲政策,尊重市場機制,以致失去平抑物價的管控能力,根據主計處公布六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為四.九七%,創近十二年次高,代表長期物價走勢的核心物價年增率三.七%,是十二年新高,以美元計價的進口物價年增率二十五.八九%,創二十八年新高。而在物價飆高的同時,股市在新政府上台後卻挫跌二千二百多點,民眾的名目財富嚴重縮水,雙重擠壓之下,造成人民的痛苦指數劇增,民怨沸騰,牽動馬英九總統的滿意度直直落,乃不得不親自向人民作信心喊話。

馬總統的信心喊話有效嗎?坦白說,並不樂觀。原因不在於人民對台灣失去信心,而是對馬總統種種兩岸開放措施所形成的經濟惡果產生質疑。諸如對中國投資上限的鬆綁,對中國人民旅遊的開放所形成的排擠效應,以及直航所導致國內消費外移的現象等,而認為這種極度向中國傾斜的作為,乃是對惡化中的經濟雪上加霜。事實上,多數人民相信台灣的民主制度與經濟基本面優良,卻在檢視執政團隊一個多月來荒腔走板表現後,包括那些投票給馬蕭的民眾,都不敢再對新政府有所期待。換言之,台灣經濟基本面健全,足以克服各種嚴酷的考驗,但執政團隊面對危機時的舉棋不定、慌亂無著、相互矛盾,甚至束手無策的窘狀,卻被看破手腳,民眾已然失望透頂,信心崩潰。如此嚴重的信心危機,絕非馬總統空談一、兩句漂亮的信心喊話,即可力挽狂瀾,扭轉乾坤。

馬政府執政近五十天,但臨事慌亂的窘態畢現,多項失政,引發天怒人怨,所謂財經專家、老帥回朝的號召,實際表現不過爾爾,再多的造神運動亦發揮不了粉飾執政團隊無能的作用。馬政府的窘狀,處理股市挫跌問題,乃是最好的寫照。馬政府未上任時,即向選民胡亂吹噓「馬上」股市即將飆漲,各種不負責任的言論脫口而出,蕭萬長說一萬點是起漲點,馬英九自吹二萬點是目標,尹啟銘也發出二萬點的豪論,大官們像在瘋狂的拍賣場,一個喊得比一個高,個個得意洋洋,彷彿吃了熊心豹子膽。等到台股挫跌二千多點依然無止跌跡象,執政團隊不是裝聾作啞,就是以「沒有藥方」、「玩笑話」撇清責任,馬總統更首度跳出來呼籲民眾「共體時艱」。只不過,縱使相信政府的股民願意「共體時艱」,恐怕也等不到「馬上漸漸好」,就被斷頭,血本無歸了。

馬政府造成的混亂局面,何止股市?其一,在無完善配套措施之下,即推出的油電漲價,對國內物價猶如火上加油,更是漲勢不斷。其次,為了消化預算,選舉綁樁,無視通膨惡化,執意推出一千一百多億元擴大內需方案。在政治方面,國民黨佔立院四分之三席次,但馬總統提名的監院副院長竟然落選,領導威信備受質疑。因此,馬總統昨日不再避諱股市話題,出面喊話,與其說是救股市,不如說是挽救自身與執政團隊日益掉落的支持度。只是,要解決政經困局,訴諸信心喊話,而沒有實際作為,則注定毫無助益。馬政府欲克服難關,必須即刻懸崖勒馬,停止對中國的傾斜,其次是強化溝通協調,以及執行效率,並提出具體振興經濟方案,民眾方能重拾信心,度過危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