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馬英九的「防衛決心」已被中國看破手腳

美國「防務新聞」週刊最近有篇分析指出:「削弱台灣的自衛能力已成為中國外交官嫻熟掌握的一項外交技能」。這篇文章引用前美國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布萊爾的話說:中國總是製造對台軍售「時機不對」的日程,正當美台敲定協議之際,由於布希要前往中國出席奧運會,接著是亞太經合會高峰會,到時又來個其他的會議,很快地他們就把日程排滿了,這樣一來,對台軍售永遠都是時機不對。

一九九五、一九九六年,我國舉行首次總統直選之前,為了恫嚇台灣人民,中國不顧國際社會的警告,對台飛彈試射、軍演,台海情勢一觸即發。為了防止中國鋌而走險,當時的美國總統柯林頓下令,派遣兩支航空母艦戰鬥群來到台海附近警戒,以確保我國的總統大選順利完成,而台海危機也隨之解除。自此以後,中國學到教訓,即布萊爾所說的:合作的好處大於威脅,因為軍事威脅幾乎肯定會引起反彈。

正因如此,近年來中國對台施壓,往往是透過對美外交間接達成的,易言之,對中國而言,施壓台灣最有效的途徑,不是直接恫赫台灣,而是「拉美制台」。最明顯的例子,莫過於今年總統大選同時舉辦的入聯公投,中國千方百計阻撓此案通過,但又怕明目張膽恫赫台灣,會引起台灣人民的極大反感,從而牽累它所屬意的總統候選人,所以,中國利用對美外交,由美國出面向台灣施壓。在「拉美制台」的操作下,中國既不必直接對台灣逞凶,又可以讓台灣人民遷怒美國,堪稱一舉兩得。

中國這種外交策略的轉變,對台灣的傷害不下於軍事恫嚇,但這種笑裡藏刀的伎倆,卻鬆懈了許多人的危機意識。更令人遺憾的是,熱中於一中共識的馬政府,不僅對此視若無睹,甚至為了乞求中國開放包機直航及觀光客來台,要求美國暫時凍結軍售,以免破壞兩會協商。由此看來,主張終極統一的馬英九總統,其所謂的「不武」,似乎不是要求中國放棄武力犯台,而是自動繳械、對購買防禦武器消極以對。

在就職演說中,馬總統強調:「我們有防禦台灣安全的決心,將編列合理的國防預算,並採購必要的防衛性武器。」不過,六月底的將官晉任、授階典禮上,馬總統話鋒一轉說:中國大陸對我們是一個威脅,但也是另一個機會;一位聰明的主政者,應了解如何把威脅減少,把機會極大化;要保護台灣的安全,我們除了要建軍備戰,也要減少外來的威脅。雖然馬總統也提到防衛的決心,但他的重點顯然是放在「把威脅減少」。

將近兩個月來,中國對台灣的威脅減少了嗎?答案是否定的。即使馬總統接受一中共識,宣稱台灣與中國大陸同屬一個中國,中國瞄準台灣的一千多枚飛彈,依舊瞄準台灣;台灣面臨腸病毒威脅之際,中國依舊反對台灣加入世界衛生組織。大家所看到的,乃是中國對台灣軟土深掘,而國際社會也感受到台灣快速地向中國傾斜,逐漸失去捍衛台灣國家主權地位的決心。儘管如此,日前舉行的漢光演習,其戰略構想由積極性的「境外決戰」,改為消極性的「本島防衛」,所謂「防衛的決心」的退縮,豈非讓中國一眼看破手腳?

這樣子的情況,難道就是馬總統所謂的「機會」嗎?在我們看來,如果這是「機會」,絕對不會是台灣走向正常國家的「機會」,而是走向被中國併吞的終極統一的「機會」。而馬政府放寬企業投資中國淨值上限、開放金融業登陸、開放包機直航更便利民眾前往中國消費等等,亦絕對不會增加台灣人民的工作「機會」,而是讓台灣人民進一步陷入失業率居高不下、實質薪資降低等痛苦。所謂的「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真是馬上就露出馬腳的騙局啊!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