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特首選舉耍猴戲

■端木儀

香港前行政長官董建華提前兩年在三月辭職下台,新任的行政長官在日前補選完成,由前政務司司長曾蔭權以「同額競選」的方式獲勝。

若不是曾蔭權而想成為香港行政長官的人,總共有四道難關要闖,關關難如天梯。

第一關:目前香港行政長官的選舉並不是根據普選原則而來,而是由為數八百名的屬於「各界人士」的選舉委員所推舉或支持。如何獲得他們的推舉,這是第一關。

要成為候選人必須要有一百張以上的選票,而曾蔭權在八百名中獲七百一十名的推薦或支持,使得其餘的候選人最多只能得到九十張選票而無法成為候選人。這是第二關。

但,事實還不只這樣。根據香港的選委會公告,此次提出申請的總共有六人。其中五個人全部經「選舉主任於二○○五年六月十六日裁定有關提名為無效」。雖然不能據此「巧合」而判斷選委會的決定出於故意,但讓選舉成為一人「同額競選」,其政制考量顯然溢於言表。這是第三關。

第四關,當然是《基本法》中由「中央政府的任命」。

有這四層重重機關的嚴密篩選,香港想要出現一位非北京欽定的行政長官,絕對不可能。當然,我們可以比較董建華與曾蔭權兩人的背景與幹練程度,體會到第二位行政長官曾蔭權,應該比第一位的董建華要來得「適當」。但,這屬於「人治」的部分,現代社會講的是「體制」與「系統」的力量。

以學者Ronald Robinson的理論來說,從董建華到曾蔭權的演變,就是帝國對於殖民地統治的演變:由最初需要當地協力體制(買辦),到協力體制的解體,再重新借重協力體制的演變過程。

具體來說,九七以前的香港,是英國政府與香港當地受過完整西式教育的菁英共同合作治理的階段。而九七過後的董建華,正巧代表在九七亞洲金融風暴為背景下,北京不信任這些當地帝國主義走狗的「協力體制解體」的階段。而二○○五年提前上台的曾蔭權,則可能表示一個因為理解而重新與當地管理菁英合作的新階段的開始。

特首選舉過程中間有四道關卡的「保障」,外界怎麼看總是憾事一樁。但對於香港的經濟表現是否將產生結構性轉變,且讓我們拭目以待。(作者為文字工作者)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