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中國崛起 麻煩大了

■林正義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剛上台時,提出「和平崛起」口號,後來又改為「和平發展」的基調,怕大家不注意「和平」,卻環繞「崛起」打轉。「和平發展」的基調,沒有使國際社會祛除對「中國崛起」的警覺。中國崛起及其可能的麻煩,在各亞太安全對話中成為熱門焦點。

中國崛起已不是一個命題,而是一個正在進行的事實,雖然它的崛起以經濟為核心,但帶給國際社會不必然全是商業的機會。中國吸走全球對外直接投資的資金,對美國、歐盟享有鉅額貿易順差。中國的紡織品與鞋類受到美國與歐盟的調查並要求出口設限。清華大學教授胡鞍剛強調中國必須走向「綠色崛起」,注意環境保護,顯示中國不僅成為能源的大消耗國,也成為污染的大製造國。

中國崛起真正受到注意及防範的仍屬於軍事範疇。六月初,美國國防部長倫斯斐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對話,指出在沒有其他國家威脅中國的情況下,中國的國防預算已達到亞洲第一、全球第三的規模。倫斯斐質疑為何中國軍事投資增加?為何要持續大量及擴張性的武器採購?為何持續強化靈活軍事部署,尤其是,北京說要和平解決,為何又要增加對台灣的飛彈部署?六月中旬,中國自青島海域試射「巨浪二型」潛射長程彈道飛彈,更加深倫斯斐對中國軍力擴張的質疑。

前美國國務卿季辛吉顯然與國防部長倫斯斐唱反調。季辛吉認為不能將中國比擬為二十世紀初的德國,也不能將中國作為前蘇聯的替代品,並施以冷戰式的軍事圍堵。季辛吉認為中國軍力增長不致構成威脅,軍國主義也非中國的風格,更指出即使按照最高的估計,中國軍費開支也少於日本。然而,重要關鍵是不在於季辛吉為「中國威脅論」的開脫,而在於美國與日本政府如何看待中國的崛起。

美國新任東亞助理國務卿希爾五月下旬在布魯塞爾,公開呼籲因應中國的崛起,及促使中國融入全球政治、經濟規範對東亞具有重大影響,也是美國與歐洲盟友加強討論的重要議題。美國國會為因應中國的崛起,眾議院在今年五月成立「美中工作小組」,針對中國的經貿關係、外交政策做相關研究。六月,眾議院又成立「中國連線」,主要是追蹤中共軍力的發展。這兩個小組的成立顯示,在未來十年之內和美國打交道的將是更加強大的中國。

日本防衛廳長官大野功統在六月初也宣布,準備從二○○六年度起,使日美兩國共同研究的海基彈道飛彈防禦系統進入開發階段。日本希望擴大導彈防禦系統的範圍,日美兩國也計畫在二○○六年三月在夏威夷進行「標準三型」海基攔截導彈的首次攔截試驗。在美日「二加二」聯合聲明,提出亞太及全球的共同戰略目標之後,美日將簽署「美日聯合作戰計畫」及「相互合作計畫」。這兩個具體計畫旨在防範北韓在朝鮮半島及其周邊、中國在台灣海峽附近採取非和平方式的作為。

中國的崛起使中國國內出現五項統籌不平衡,也使國際權力結構出現新的不平衡分佈。中國進入大國復興期,固然使中國人感到驕傲,但也出現愈來愈多的國際敵意。中國的崛起對國際社會有挑戰也有機會,美日政府很清楚也很具體進行準備,有交往也有防範。台灣也應該是如此。更何況,台灣正面臨胡錦濤軟硬兼施、三戰(法律、媒體、心理戰)及台灣事務國內化的威脅。中國的崛起絕對是挑戰多於機會。(作者為政大國關中心研究員、澄社社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