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先「調教」再「僑教」

■郭翰林

拜讀自由廣場「數位僑教多元民主」一文,對於多年流落異域的台僑人而言,僥倖得以見到一點點台灣觀點與台灣文化的入門網站及刊物,也是值得華文教師頗可利用的豐富資訊庫,令我們這群「亡國黃種猶太」頗覺欣慰,這點僑委會五年來的成績值得欣慰與鼓勵。

回顧歷史,僑委會幾十年來可說「掛羊頭賣狗肉」,一些職位淪為酬庸,海外單位更成打小報告那群「抓耙仔」的勒索窗口,一批批扛著愛國招牌的幫門、會所的人,到處兩面要錢,台灣給了錢,一轉身又向他們的「祖國」去要,相信曾經旅居美國的張委員長不會不知道吧?

我們很高興看到今日的僑訊及刊物、教材已能製作或直接採擷台語和客語的教材等「多元文化」的方向,導引僑民在當地多元環境中獲得最佳調適,並增加學習母語的機會。可是我不禁要擔心:貴單位官員們(包括曾被你們邀聘的僑委大爺、千金們)是否用心的去推動,並以妳的「槓桿原理」發揮更大影響力?

因此,我想必須先調教內部及駐外單位,摒棄舊官僚氣息,以更切實的腳步來落實在僑教上。例如貴單位提供費用慶祝僑校校慶,但僑校請來的貴賓卻是坐享其成的中國領事,試問,這該不該先調教?(作者為公務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