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挑戰曾志朗

誰才真正傷害到全國學生?

■ 曾書華

對於政治大學不續聘前教育部主任秘書莊國榮一案,莊前主秘提出此決議不符合比例原則。行政院政務委員曾志朗對莊前主秘回應是:「全國那麼多學生受傷,比例原則在哪裡?我問你!全國有那麼多學生,看到一個老師做這樣一個很不應該的表現,那個比例在哪裡?」

首先,莊前主秘是否真正傷害到「全國這麼多學生」?曾委員認為莊前主秘傷害全國這麼多學生的理由何在?此外,曾委員有何理由以傷害學生為由來回應莊前主秘所提出的比例原則問題?再者,曾委員在身為陽明大學校長、教育部長…等公職時,仍持有雙重國籍,如此違法的行為,帶給學生錯誤的示範,是否才真正傷害學生?

曾委員提到莊前主秘做出一個很不應該的表現,曾委員必須說明:何謂「一個不應該的表現」?如果根據曾委員對政大不續聘決議的回應:「尊重政大的決議,但並非禁止莊前主秘的言論自由,只是他的言論內容與政大精神並不符合。」如果曾委員認為莊前主秘的言論不符合政大精神是一個不應該的行為,曾委員必須回答:當言論內容需要符合政大精神時,是否有真正的言論自由?曾委員有何理由以符合政大精神來限制莊前主秘的言論自由?當一位政務委員以不符合政大精神為由來評論他人言論時,是否又是一則傷害全國學生的錯誤示範?

(作者為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碩士班學生,言論自由風氣已變,所以用筆名)

最高的道德標準

最高的社會控制

■ 邱千蕙

我的老師曾做過一個比喻:大學保護言論的多元性就像教堂保護被社會追緝的政治犯一樣。警察不可以進入教堂搜人,教堂是獨立於世俗價值的庇護所。大學是多元思想的庇護所,沒有人可以使用現行社會的標準與價值去限制保有社會「各種發展的可能性」養殖場。誰知道未來百年的社會價值與思想會如何遷移?沒有大學養育與改變各種可能性,社會只好在單一價值走不下去的情況下死去。

然而在道德方面卻有另一種對於大學的想像似乎跟這個觀念是衝突的。

從小就學到「為人師表」四個字在儒家思想是多沈重的責任。國文老師也曾說:「做老師的教不好,要下十九層地獄!」身教、言教對學生的影響力讓老師被期許要守護道德的最高標準,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如果不是已經達到這個標準,至少還是朝著這個高標準前進。所以老師要嚴守紀律,樹立良好典範。

這兩個對於大學教授的觀念衝突嗎?

表面上看似衝突,但是事實上,真正不能相容的並不是老師的社會意義,而是對於「高道德」的判斷,兩者背後的想法迥異極大。

對於「莊國榮不要讓全國學生受傷」的曾志朗而言,現行社會道德標準等於老師的高道德標準。也就是所謂的不嫖不賭不煙不酒不作怪;所謂坐要有坐相、站要有站相,腰桿要挺直,踏步要確實;所謂的不雄辯不驕傲不張狂不淫亂不骯髒、頭髮不染不燙不捲不亂不怪不光不長,這聽起來就很道德吧?作清清白白的好學生,堂堂正正的中國人,這豈不美哉?

然而就西方對通才教育(Liberal Education)的概念,所謂的大學教育要培育的是一個能夠做為自己做理性決定和批判性思考的人。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如果要為人師表,要以身作則,反而要越是批判性,帶給學生自由的思考能力。

台灣大部分的師長價值,是血淋淋的社會控制。曾老師這位前教育部長言下之意,大學教育的本質是實施巴夫洛夫的古典制約,調教聽話的下一代,而不在培育有想法有意見的學生。(作者為台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學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