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嚴肅因應當前經濟動盪所引起的強烈民怨

儘管行政院推出所謂利多政策措施,鬆綁台海兩岸五項金融業務,台北股市昨天繼續下跌二百六十三點。股市之外,整體經濟也傳出令人不安的訊息,行政院經建會發布景氣燈號亮出代表有衰退之虞的黃藍燈,景氣綜合判斷分數更出現十一年來最大跌幅。同時,研究機構調查的消費者信心指數六月下滑到七年來低點,不論景氣、投資時機、物價及家庭經濟,消費者對未來半年都看壞。主要是為了股市連續重挫,行政院由院長召集財經首長開會,決定成立因應當前景氣專案小組,並以鼓勵外資回流、鬆綁金融或投資等措施濟急。儘管行政院對當前經濟金融情勢似乎嚴肅看待,官場中人仍不忘對公眾打官腔。行政院新聞局長史亞平強調,台灣股價與物價表現相較亞洲其他國家,還算不錯。行政院副院長邱正雄則認為,股市下挫是由於投資人短期心理過度反應,三至六個月後股市會回到基本面。

從上述官腔看來,新政府對於當前整體經濟的判斷及對策,顯然頗有偏差。就現象說,股市短期的波動並不足為慮,尤其台灣股市難以擺脫國際因素衝擊;前天國際油價繼續攀高與歐美股市挫跌,外加台灣中央銀行採取升息與調高存款準備率的緊縮措施,都不利股市行情。值得關切的,雖然政府連續祭出利多措施,政府基金也進場護盤,股市從馬政府上任以來指數已經崩跌近一千八百點,市值蒸發四點四兆元,投資人哀鴻遍野,明白顯示投資大眾對於馬政府的經濟施政信心嚴重不足。公眾對馬政府經濟信心從「馬上好」的幻象破滅,其來有自。在其上任之前,台灣經濟從去年第三季以來連續三季出現超過六%的經濟成長,但物價在經歷多年平靜後已蠢蠢欲動。由於其政媒啦啦隊刻意扭曲,把民進黨執政說成「民不聊生」,馬蕭團隊選戰期間宣稱要「給全民最大紅包」的「六三三」政見,亦皆著眼經濟成長,輕忽通貨膨脹其實已經蓄勢待發。

馬蕭團隊炮製假象自陷誤判經濟大勢於前,新政府的意識形態與政治基礎,又進一步限制其採取務實政策,以因應當前經濟嚴厲挑戰。從馬蕭團隊到當今政府高官,均屬「終極統一」的意識形態奴隸,其經濟政策主張亦一味鎖定中國,把全盤西進等同於國際佈局。政治上,從獻金金主到樁腳,甚至黨國要員與子女,近年頻密與中國往來者眾,馬政府不論受以商逼政壓力或為自身謀,也把中國視為台灣經濟唯一出路。於是,國人看到的新政府,施政以實現台海兩岸包機直航與中國觀光客前來為首要目標,宣稱如此即足以刺激景氣,帶動經濟成長。接下來,馬政府還要鬆綁企業西進中國投資限制,甚至傳出開放十二吋晶圓廠與面板先進製程投資中國。這種種作為,也許有利部分政商業者,但台灣產業將被進一步掏空而一無所有,一般民眾的痛苦指數明顯升高。

在此同時,馬政府急於兌現六%經濟成長支票,推出以公共建設為主的擴大內需財政政策,兼有「綁樁後謝」的政治作用,卻輕忽連續的油電漲價與國際原物料行情攀升,擴大內需方案非但與民間競逐物資,對通貨膨脹不啻火上加油,最終也未必實質增進經濟成長。就經濟發展而言,穩定與成長得兼是理想目標;揆諸通貨膨脹蠢動的現狀,則應安定重於成長,這也正是央行鑒於「通貨膨脹壓力漸增」而從貨幣政策著手的道理。

馬政府上任以來,處理油電雙漲導致民怨,把台灣經濟希望寄託中國,且於通貨膨脹的大勢中卻出現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互相矛盾。經濟舉措既如此混亂,整體經濟長遠發展所需的改善投資經營環境、提振產業向上發展、提升企業競爭力等基本作為,卻反受輕忽。面對股市所發出的警訊,馬政府除官腔與信心喊話外,實應以廣大公眾為念,從一味向中國傾斜的務虛走回務實務本,方足以挽回公眾信心。選前宣稱要重建台灣經濟的「戰略總設計師」總統府「蕭先生」,亦不宜退居第二線只會見賓客與演講。台灣經濟面臨挑戰,「總設計師」豈能置身事外?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