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調整健保資源分配策略

■謝文輝

衛生署宣示近日將調高大醫院的門診部分負擔以利轉診制度的推動,引來各界批評其實是意料中事,像大型醫院業者的反彈,甚至掰出「現行醫學中心健保只付其診察費二一三元,扣除民眾部分負擔二一○元,只需付三元,比同樣支付診察費二一三元而扣除民眾部分負擔才五十元的基層院所,所需付的一六三元,明顯划得來。」言下之意所有大小病都應往醫學中心來看比較節省資源。這是哪門子的邏輯?

比較令人費解的是,長期要求落實健保法轉診規定的基層院所代表和全聯會,這次居然反對,其實主要的原因就在於現行西醫基層有一塊自己的總額,如果愈多病人來就診,那麼點值下滑的壓力就愈大,因此不惜自打嘴巴也要反對。

另一個無法自圓其說的反對聲音是消費者代表,他們長期批評「門診浮濫,大小病都擠往醫學中心,這些商業取向的大醫院又小病大看,利用民眾的相對無知,浮濫檢查、猛開藥,對重症患者服務品質卻相對低落」,批評得讓醫界都抬不起頭,現在怎麼對想改革的衛生署,又矛盾的指謫,祭出大帽子「不應限制病患就醫的自由」,個人自由誠可貴,但並非可以無限上綱,既然民眾在醫療專業上與醫院醫師比較相對無知,生了病不管嚴不嚴重都很緊張,就往大醫院跑,如您們所指謫的好像落入虎口任其魚肉,不如就近在附近的基層院所由專業醫師給予過濾,可以處理的馬上診治,輕鬆就醫,不能治療的再轉診至大醫院,也不會增加部分負擔,也不會排擠大醫院中重症病患的權益,更不會成為大醫院的提款機,那不是一個比較理想的就診方式嗎?舉世先進國家不是都如此嗎?

當然消費者代表也說出了一個憂慮,「醫療院所品質參差不齊,先從基層院所看起出了問題誰來負責?」說得更白一點,「健保體制下,資源分配不公,給基層院所很少,沒什麼牛肉,我們當然都希望到有牛肉的大醫院就診」。消費者的眼睛是雪亮的,這就是癥結,當健保資源的分配是大力傾注在大醫院,包括最近調整理應在基層院所服務的項目「自然生產」費用,還是醫學中心三三九六九元,基層院所只有二四五八七至三○四○三元。大都身處醫學中心林立台北市的消費者代表,當然大聲疾呼,不可限制病人自由看大醫院的權利。平時未能嚴格督促政府公平分配健保資源,現在這樣本位的訴求,無法說服全國非都會區三一九鄉鎮的消費者,也無法對沒有醫院學中心的南投縣民眾交代。

因此,我們要誠懇的呼籲衛生署,立即調整健保資源分配策略,只讓重症的資源留在醫學中心,讓其餘中小病的資源往下分配,讓所有社區醫療院所有牛肉來服務民眾,聰明的消費者會很快的轉變他們就醫的型態和習慣。(作者為台灣地區醫院協會理事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